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自宣德以后,我国大部分省区发生过规模巨大的流民浪潮。这些流民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皇族、勋戚、官僚地主通过赐田、投献、圈占等手段,侵占小农土地;苛重的赋役,使农民不堪重负而逃亡。其直接诱因是全国范围内大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自宣德以后,我国大部分省区发生过规模巨大的流民浪潮。这些流民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皇族、勋戚、官僚地主通过赐田、投献、圈占等手段,侵占小农土地;苛重的赋役,使农民不堪重负而逃亡。其直接诱因是全国范围内大
admin
2021-06-30
22
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自宣德以后,我国大部分省区发生过规模巨大的流民浪潮。这些流民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皇族、勋戚、官僚地主通过赐田、投献、圈占等手段,侵占小农土地;苛重的赋役,使农民不堪重负而逃亡。其直接诱因是全国范围内大部分地区不时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迫使无数失去土地的农民扶老携幼、背井离乡,汇集成一股洪流,对当时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在此基础上,社会力量发生了新的分化,传统的四民之说已经无法规范社会大发展下社会各阶层力量的新变化。正是在这种前提下,明人姚旅才重新提出了“二十四民”之说。所谓“二十四民”,就是在士、农、工、商、兵、僧之外,新添了“十八民”,有道士、医者、卜者、星命、相面、相地、小唱、优人等。这新增的“十八民”,全都是“不稼不穑”之民。“四民”或“六民”向“二十四民”的转化,显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明代社会大流动的一种格局。
——摘编自陈宝良《明代社会流动性初探》
材料二:
英国在16—18世纪是一个社会流动尤其显著的社会。英国社会各个阶层在社会流动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贵族的开放是单向度的;中间阶层向全社会成员开放,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阶层;社会下层逐渐向无产阶级过渡,为新社会准备了一个重要的部件。这种频繁社会流动的一个主要表现是贵族构成发生变化。伊丽莎白统治时期,一共任命了18名贵族,虽然贵族的总数基本不变,但是贵族的构成却发生了变化。伊丽莎白任命的18名贵族中,只有2人出身于老贵族家庭,绝大部分贵族都是新贵族。他们由非贵族阶层跻身贵族阶层,甚至一跃而成贵族。
——摘编自刘贵华《近代早期英国的大学教育与社会流动》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及引起人口流动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人口流动的原因以及人口流动对中英两国产生的共同影响。
选项
答案
(1)特点:社会分化明显,更多社会阶层出现;行业特征突出;人口的流动方向主要从农业流向商业、手工业等部门,由农村逐渐向城镇流动,从事农业的人口逐渐减少。 原因: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的发展);政府对人口控制的放松(人身依附关系松弛);赋役沉重;土地兼并加剧;科举制度的推动;自然灾害频繁等。 (2)原因:近代早期民族国家兴起,孕育了大量职业官僚人员;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新航路开辟,产生大量富有的商人、资产阶级新贵族;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为形式的文化运动,培养了大批适应社会发展的知识分子;工业革命推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共同影响:促进新的经济因素(中国表现为资本主义萌芽,英国表现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具有民主色彩的思想产生;推动阶层流动;推动社会变革。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8sR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电阻”的内容要求为:“知道电压、电流和电阻。”材料二义务教育九年级物理某版本教科书“电阻”一节,关于“比较小灯泡的亮度”的演示实验如图9所示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电阻”的内容要求为:“知道电压、电流和电阻。”材料二义务教育九年级物理某版本教科书“电阻”一节,关于“比较小灯泡的亮度”的演示实验如图9所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张老师在讲授“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一课的教学片段如下:张老师:同学们,之前我们学过电路的连接方式有串联和并联,知道了如何使用电流表,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张老师:请看图7所示的电路图,
案例:下面为一道物理试题和某同学的解答过程。问题:(1)指出此道试题检测了学生所学的哪些知识点。(2)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3)针对学生解题过程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解决此类问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电磁感应现象”的内容要求是:“通过实验,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举例说明电磁感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材料二高中物理某教科书中关于“磁生电”的部分内容如下:材料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动能定理”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实验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材料二某高中物理教科书中“动能动能定理”一节内容如下:在得到动能的表达式E=可以写成W=Ek2一Ek1,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如图所示为高中某教材“静电现象的应用”一节中“静电屏蔽”的演示实验。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验电器,但不接触,箔片是否张开?解释看到的现象。如图1.7—6,用金属网把验电器罩起来,再使带电金属球靠近验电器,观察箔片是否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关于“原子结构”的内容要求为:了解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以及有关经典实验。材料二高中物理某版本教科书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的教学内容如下:α粒子是从放射性物质(如铀和镭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关于“原子结构”的内容标准为:“了解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以及有关经典实验。”材料二高中物理某版本教科书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的教学内容如下。
随机试题
味觉性出汗综颌征
以下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具有行气消积功效的药物是
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含量测定的条件: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0.14%庚烷磺酸钠溶液-甲醇(65:35)为流动相,检查波长为280nm。根据上述方法,以下叙述正确的有
(2012年)采用风选方法进行固体废弃物组分分离时,应对废物进行:
学生根据体育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对体育学习活动进行及时的评价和调整的策略形式属于()。
100米跑的重要供能系统是()。
行包房存放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下列关于生活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设函数f(x)在[0,π]上连续,且试证明:在(0,π)内至少存在两个不同的点ξ1,ξ2,使f(ξ1)=f(ξ2)=0.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