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医学
男性,8岁。头部着地,昏迷5分钟后清醒,并自己回到家中,其后出现头痛并呈逐渐加重伴呕吐,1小时后不省人事,急送医院。查体:BP130/90mmHg,P65次/分,R15次/分,浅昏迷,右枕部头皮挫伤,左侧瞳孔4mm,对光反应消失;右侧瞳孔2.5mm,对光反
男性,8岁。头部着地,昏迷5分钟后清醒,并自己回到家中,其后出现头痛并呈逐渐加重伴呕吐,1小时后不省人事,急送医院。查体:BP130/90mmHg,P65次/分,R15次/分,浅昏迷,右枕部头皮挫伤,左侧瞳孔4mm,对光反应消失;右侧瞳孔2.5mm,对光反
admin
2020-05-15
68
问题
男性,8岁。头部着地,昏迷5分钟后清醒,并自己回到家中,其后出现头痛并呈逐渐加重伴呕吐,1小时后不省人事,急送医院。查体:BP130/90mmHg,P65次/分,R15次/分,浅昏迷,右枕部头皮挫伤,左侧瞳孔4mm,对光反应消失;右侧瞳孔2.5mm,对光反应存在。
引起病人浅昏迷、左侧瞳孔散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选项
A、枕骨大孔疝
B、动眼神经中枢麻痹
C、小脑幕切迹疝
D、颈髓损伤
E、右侧视神经损害
答案
C
解析
该病例特点为受伤后立即昏迷5分钟,清醒l小时后再次昏迷,根据“中间清醒期”的临床表现应考虑为颅内血肿中的一种硬膜外血肿,检查患者浅昏迷,左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应考虑有小脑幕切迹疝的存在,最可能的诊断应是C。为明确诊断最好的措施是头颅CT,可发现颅骨内板与脑表面有双凸镜形或弓形密度增高影,有助于诊断,还可明确部位,计算出血量,了解脑室受压及中线结构移位以及脑挫裂伤、脑水肿等情况。病人浅昏迷,左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的原因是小脑幕切迹疝所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mGIN777K
0
第一单元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
执业助理医师
相关试题推荐
男,76岁。2周前出现头痛、间断呕吐,并逐渐出现左侧肢体无力。3个月前有头部外伤史。头颅CT示右顶枕部新月形低密度影。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女,26岁,未婚。妇科检查发现右侧附件区4cm囊性包块,活动好。血清CAl2520kU/L,B超为单房囊性肿物,此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女,1岁。低热10余日,喜哭易怒,嗜睡,有时便秘,体检:前囟膨隆,心肺正常,肝肋下1.5cm,颈软,克氏征阴性,腹壁反射减弱,脑脊液外观毛玻璃样,蛋白3.0g/L,细胞数200×106/L,糖2.4mmol/L,氯化物107mmol/L,诊断为
女,48岁。发作性心前区闷痛2月余,常于夜间发作。发作时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考虑为心绞痛。该患者缓解期最好选用的药物是
男,61岁。患有高血压,同时伴有2型糖尿病,尿蛋白(+)。选择最佳降压药物为
某县卫生局对全县麻风病进行普查,在一个月内查完全县40万人口,共查出麻风病患者80人。关于该县麻风病分布的测量指标正确的是
女,27岁。主诉自大学毕业后,越来越不敢与陌生人接触,近2年来发展到害怕与熟人说话,且一说话就脸红。对于该患者心理治疗宜首选的方法是
男,65岁。糖尿病伴浸润性肺结核,应用甲苯磺丁脲、利福平、链霉素抗结核治疗2个月后,尿糖加重并出现肝功能损害。最可能的原因是
烧伤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
男,40岁,患肝硬化致腹水半年,大量利尿后意识不清1天住院。查血钾2.3mmol/L,血钠135mmol/L,血氯化物102mmol/L,血氨140.mmol/L。最适宜选下列哪种药物治疗
随机试题
根据双膜理论,用水吸收空气中的氨的吸收过程是()。
下列防毒技术措施,正确的是()。
何为电极法?表示电极法的基本公式是什么?
患者,男,29岁。踢足球时扭伤右膝关节1个月,膝关节弹响、打软,反复疼痛并关节肿胀,右大腿变细。查体:浮髌(+),Mc—Murray(+),抽屉试验(一),轴移试验(一)。本病首选的治疗方法为
调制银汞合金时,若汞量过少,可造成
患者,男,31岁。发热5天就诊,近5天来体温一直维持在39~4l℃,24小时内体温波动相差不超过1℃。查体:腹部玫瑰疹,肝脾大。该患者的热型属于
军休所社会工作者小徐发现,一些军休老人对社会组织提供的社会化养老服务存在疑惑,尤其不能接受这类机构的有偿服务。为此,小徐设计了小组工作方案,旨在帮助军休老人转变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态度,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化养老服务。在小徐的方案中,其工作介入重点应聚焦在军
杨某从某公司购进彩电50台,已付50%的货款,后发现有质量问题,拒付余款。某公司遂举报杨某诈骗,区公安局决定对杨某拘留。经区人民检察院批准,杨某被逮捕。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区人民法院判决杨某构成诈骗罪,并追缴赃物。50台彩电被法院拍卖共得款15万元。杨某
下列关于运算符重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Theconceptofmanversusmachineisatleastasoldastheindustrialrevolution,butthisphenomenontendstobemostacutely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