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试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条件。
试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条件。
admin
2015-07-08
61
问题
试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条件。
选项
答案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条件包括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高度的民主政治体制和全民较高的文化素质。具体而言: (1)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对于任何形态的经济来说,规则都是必要的。但是只有在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社会中,依法治国才能实现。法治的实现就是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产物。在我国当前条件下,如果没有市场经济的有力推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就很难最终实现。市场经济对法治的推动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有助于培育和激发人们追求自由、平等、财产等权利的法律积极性;其次,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需要大量的规则调整,从而促进了法律规范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最后,市场经济培育了社会的自治能力,有助于造就一支从外部制约政府权力的经济力量。 (2)高度的民主政治体制。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法律是社会“公意”的体现。从世界各国来看,民主政体是法治国家的根本的政治基础,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结果。这是因为:首先,民主政体为法治国家提供了价值基础和理论基础。法治国家保障人权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价值观念来源于民主观念,通过法律规制国家权力的理论依据来源于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的民主原则。其次,民主政体为法治国家提供了制度基础。法治是法律的运行原则,而这种原则是以民主政体为依托的。 (3)全民较高的文化素质。社会成员普遍的文化素养的高低是影响依法治国进程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一个国家仅有比较健全和完善的法律和制度,如果国民的整体文化素养较低,整体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淡薄,再好的法律和制度也会因为得不到遵守而不起作用,甚至形同虚设。法治国家需要特定类型的文化作为其观念基础,这种文化就是理性文化。就我国厉行法治、依法治国的需要来说,培育一种由一系列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时代精神的民主法治观念构成的理性文化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些观念主要包括人民主权观念、公民意识、法治观念、权利义务观念、科学精神、制度与规则意识等。这种理性文化得到普及和弘扬的前提是国民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而这些文化的普及和弘扬反过来又会促进国民文化素养的进一步提高。所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在继承历史上和国外合理的进步的法律文化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养,传播与弘扬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精神。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V4Ga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法律硕士(非法学)综合课题库专业硕士分类
0
法律硕士(非法学)综合课
专业硕士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古代的充军刑创设于()。
下列对人权和公民基本权利的理解正确的是()。
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集体经济的发展。
纪某与夏某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结婚,婚姻登记机关依法予以登记并发给结婚证书。据此,产生纪某与夏某夫妻关系的事实属于()。
下列选项中,可以成立的表述是()。
法律解释的具体原则包括()。
某省会市人民政府为保护当地酒类生产,决定限制外地酒类进入本市,于是制定了《关于外地酒类运输车辆管理规定》。该规定要求,一切运输外地酒类的车辆在进城前,必须向市酒类专卖局设在各路口的检查站交纳运输管理费500元,不交者将不准进城。许多外地货车司机认为这项规定
从法的本质看,法具有( )。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理学研究方法的是()。
社会主义理念的价值追求是()
随机试题
Heisalwayscomplainingaboutonethingor______.
A.肺静脉高压B.双下肢水肿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急性左心衰竭时可表现的症状
某男,42岁。个体户,全身发红疹伴瘙痒2周。曾用抗组胺药治疗无效。平素体健。专科检查:躯干四肢多发红色丘疹,表面无鳞屑。掌跖部有类似皮疹。肛周皮肤见数颗红褐色丘疹或结节样赘生物,直径约0.5~1.0cm,表面湿润。此病人可疑诊断为
产生贫血的原因是
【2010年第4题】题21~25:某台10kV笼型感应电动机的工作方式为负荷平稳连续工作制,额定功率800kW,额定转速2975r/min,电动机启动转矩倍数0.72,启动过程中的最大负荷转矩899N.m。请回答以下问题,并列出解答过程。已知电动机的加
下列承包商向业主提出的关于施工机械使用费的索赔中,工程师不予支持的是()。
2016年9月4日至5日,________领导人峰会在中国杭州举办,本次峰会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依据研究问题不同,χ2检验可以分为()
关于我国法律解释的问题,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公示语”是为向公众提供警示、提示、指示、说明等信息而在公共场合或领域使用的语言文字。公示语的翻译和管理不仅是政府对外开放的一种“姿态”,也是保障个体语言权利、履行公共管理的应有职责。2014年7月15日,我国首部公示语翻译国家标准《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规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