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甲遗失一部相机,乙拾得后放在办公桌抽屉内,并张贴了招领启事。丙盗走该相机,卖给了不知情的丁,丁出质于戊。对此,下列哪一种说法不正确?( )
甲遗失一部相机,乙拾得后放在办公桌抽屉内,并张贴了招领启事。丙盗走该相机,卖给了不知情的丁,丁出质于戊。对此,下列哪一种说法不正确?( )
admin
2016-01-15
66
问题
甲遗失一部相机,乙拾得后放在办公桌抽屉内,并张贴了招领启事。丙盗走该相机,卖给了不知情的丁,丁出质于戊。对此,下列哪一种说法不正确?( )
选项
A、乙对相机的占有属于无权占有
B、丙对相机的占有属于他主占有
C、丁对相机的占有属于自主占有
D、戊对相机的占有属于直接占有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必须掌握有权占有、无权占有、自主占有、他主占有、直接占有、间接占有等概念的含义。有权占有是有本权的占有,而无权占有是无本权的占有;自主占有是指以所有的意思对物进行的占有,他主占有是以非所有的意思对物进行的占有;直接占有是在事实上对物的占有,间接占有是指基于一定的法律关系,对于事实上占有物的人有返还请求权,从而间接取得对物的占有。(1)依据我国《物权法》第107条可知,拾得人对遗失物的占有属于无权占有。因此,A项是正确的说法,不能选A。(2)自主占有中的“所有的意思”,是指具备所有人占有的意思,至于占有人是否为真正的所有人则在所不问。丙盗走相机是将相机据为己有,属于自主占有;丁从丙处买来相机,也是以获取相机的所有权为目的,也属于自主占有。因此,B项说法错误,C项说法正确,答案应选B。(3)质权的设定以转移标的物的占有为要件,既然丁将相机出质于戊,也就意味着戊取得了对于相机在事实上的管领力,戊的占有属于直接占有。因此,D项说法正确,答案不能选D。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rsL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二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二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甲市A区的张某购买了甲市B区的红光工厂生产的机器设备一套,在甲市C区进行生产,后机器设备出现故障,给张某造成了巨大损失,张某对红光工厂提起诉讼。红光工厂在答辩中提出,机器设备出现故障是因其购买的甲市D区的东山钢材厂生产的钢材存在质量问题导致的。因此要求追加
下列哪些情况可以延期审理?
2000年刘某因开商店向黄某借款30万元,2003年8月借款期限届至,刘某的饭店因经营不善倒闭,刘某于2003年10月5日将店内的冰箱、彩电等物赠与孙某,将商店总共价值8万元的两间房子以每间1.5万元的价格卖与谢某和向某,其中谢某知道刘某尚欠黄某30万元
张某将位于市内的三间房屋分别租给甲、乙、丙三人,租期届满,甲、乙、丙三人都未付清租金,张某索付未果,于是准备向人民法院起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王某对其所有的一辆汽车投保机动车车辆保险,在保险责任期间,因李某的违章驾驶造成王某与李某的两车相撞,王某为修复汽车花费5000元,对此王某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根据我国保险法相关规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依据《专利法》的规定,以下关于专利侵权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某钟表厂甲与某市综合厂乙3月份签订了一份加工承揽合同,规定:乙方为甲方生产座钟木盒4000个,总计28000元,甲方先支付1万元的预付款,余款在甲方提货时付清,乙方应于5月10日前完工。5月4日,乙方在完工后通知甲方提货,甲方一直拒绝、推辞。5月12日乙方
在民事执行中,被执行人孙伟申请暂缓执行,提出由赵荣以自有房屋为其提供担保,申请执行人王新同意。法院作出暂缓执行裁定,期限为6个月。对于暂缓执行期限届满后孙伟仍不履行义务的情形,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汪某和郑某因承揽合同纠纷诉至法院,后法院追加林某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案件审理过程中,汪某和郑某达成调解协议,协议中确定了林某承担一定的责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随机试题
如何判断火花塞的好坏?
感染性休克应用皮质激素的作用是
患者,男性。高处坠落后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四肢不能活动。查体:颈部压痛,四肢瘫痪,高热,有较重痰鸣音。X线摄片提示:C4~C5骨折,合并脱位。应如何搬运患者
面积相同的三个图形如图示,对各自水平形心轴名的惯性矩之间的关系为()。
双代号网络图中,工作是用()表示的。
在填筑排水反滤层前,应对坝基覆盖层进行试验分析。对于无黏性土,应做的试验包括()。
2005年5月,某公司从香港进口一批机械设备,成交价格为CFR广州800000港币,已知该设备的进口税率为10%,保险费率为0.3%,当时的外汇牌价的买卖中间价为100港币=107元人民币,则海关应征收的进口关税税额是()人民币。
下列关于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超额利润存在的条件是()。
2010年春,某市警方在“扫毒”行动中抓获数十名涉嫌吸毒的违法人员。为了强调毒品的危害性,阐明警方严厉打击毒品的决心,在公开处理的现场,警方逐一宣读涉案人员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出生日期等,然后带着涉案人员绕市环行一周,以警示民众。有学者提出质疑,认为警方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