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材料二: 课文摘录: 约公元前2070年,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材料二: 课文摘录: 约公元前2070年,
admin
2019-10-09
33
问题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材料二:
课文摘录:
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禹在位时,征服南方三苗,在阳城修建城池,制定各种制度,社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社会逐渐产生阶级分化。禹最初想传位于伯益,但是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此外还制定了历法,成为“夏历”。
夏朝历经400多年,到夏王桀在位时期,国力衰弱。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的反抗。
夏朝后期,分布于今河北、河南一带的商部落逐渐强大,商的首领汤联络周围部落,起兵攻伐夏王桀,桀大败,夏王朝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商朝很快强大起来。
商朝晚期,分布于陕西渭水流域周原一带的周部落,以农业立国,不断拓展疆土,发展迅速。周武王时,得到吕尚、周公等人的辅佐,周部落日益强盛。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
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选项
答案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有关中国历史早期的社会情况,引出之后社会向什么方向发展的疑问,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借助有关三皇五帝、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交代清楚夏朝建立之前社会政治状况,为学生下面的学习做好导入。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神话传说的讲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方便后续教学内容的展开。 二、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教师通过对大禹去世前对继承人的选择和其子启与伯益、有扈氏间对王位的激烈争夺的讲述,阐明在原始社会末期,军事民主制下的部落联盟最终趋于瓦解,王位世袭制度最终取代禅让制,夏启即位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接着,教师可以将夏、商、周王朝间的更替情况以小组为单位,在限定的时间内由学生进行总结归纳。 学生活动:在规定的时间内,小组内的学生以历史教材给出的内容为主线,充分利用自己的相关知识储备,可以适当地结合合理想象演绎夏、商、周之间的更替。表演结束后,可以由未参加表演的学生对本小组所演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以凝练的语言将相关重要知识点说出。 教师活动:此时,教师可以让其他小组的学生对刚表演的内容进行学生间的互评,最终由教师做最终的总结和点评。对于学生的积极表现,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表扬,激发其学习的动力;对于错误之处,要以循循善诱的态度加以指出,帮助其及时纠正。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照教师的相关提示自行阅读有关西周时期采取的分封制度。 教师活动: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中的有关西周时期各封国的具体位置,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较为深入地讲解,使学生明确西周分封制度的产生、分封的具体措施和历史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形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和授课新模式,践行新课标的设计理念。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识记和思考解答问题能力。以知识拓展为载体,丰富学生学习内容,树立正确的知识观念和其他价值理念。 三、归纳小结 教师活动:教师通过黑板上的树状知识结构图,对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回顾,帮助学生明确需要掌握和记忆的知识。通过对夏、商、周间的王朝更替,正确揭示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演进规律,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设计意图】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和习题演练,保证内容总结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提高教学效率。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o4x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突出教材的重点及难点。
图中倾角0=30°的粗糙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长为l,质量为m,粗细均匀,质量均匀分布的软绳置于斜面上,其上端与斜面顶端平齐,用细线将物块与软绳连接,物块由静止释放后向下运动,直到绳刚好全部离开斜面(此时物块未到地面),在此过程中,()。
如图所示,把轻质导线圈用绝缘细线悬挂在磁铁N极附近,磁铁的轴线穿过线圈的圆心,且垂直于线圈平面,当线圈中通入如图方向的电流后,线圈的运动情况是()。
某教师为了检验学生对欧姆定律的掌握情况布置了若干习题,下面是某同学对于其中一题的解答过程:题目:两只电阻,一个标有“10Ω,1A”另一个标有“15Ω,0.6A”把它们串联在电路,允许接入最大电压是多少?解:由欧姆定律可以得到:
某教师为了检测学生对电场力做功、电势差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布置了若干练习题,下面是某同学对其中一题的解答过程:题目: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带电粒子,其带电量为g,以初速度v0从A点竖直向上射入真空中的匀强电场中。若电场方向水平向右,粒子通过电场中的B点时,速
质点沿半径为R的圆周按s=v0t-bt2的规律运动,式中s为质点离圆周上某点的弧长,v0、b都是常量,求:t时刻质点的加速度。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原子结构”的内容要求为:“了解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以及有关经典实验。”材料二某版本高中物理教科书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的教学内容如下:α粒子是从放射性物
图6(a)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A、B是介质中平衡位置位于x=15m和x=40m的两个质点,图6(b)为质点A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氢原子的能级如图7所示,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1+61eV~3.10eV范围内,则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
下图示意1992—2010年中国对非洲农产品进出口的变化。读图回答以下题。中国从非洲进口农产品快速增长,最主要原因是()。
随机试题
本病例诊断为首选治疗
23日龄肉鸡群,陆续发病,病鸡沉郁,食欲减退,喜卧,跛行。剖检可见腹部皮下胶冻样渗出,胰腺变窄、变薄、变硬。骨骼肌纤维发生透明变性,可见肌纤维肿胀,嗜伊红性增强,横纹消失,肌间成纤维细胞增生。该病还可能出现的异常是()
某国有汽车制造企业采购缸盖生产线,招标文件发售时间为15日,中标候选人公示期为3日,开标到签约历时15日,该生产线的生产供货周期为140日。该项目从招标文件开始发售到货物交付的最短可能时间为()日。
某山岭隧道为单洞双向两车道公路隧道,其起讫桩号为K68+238~K69+538,隧道长1300m。该隧道设计图中描述的地质情况为:K68+238~K68+298段以及K69+498~K69+538段为洞口浅埋段,地下水不发育,出露岩体极破碎,呈碎、裂状;
行政强制措施由()设定。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材料:以下为某教师关于“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拿出准备好的马铃薯,请同学自己切开观察马铃薯的颜色。提问:如果我们在切面上滴加几滴碘液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学生自己动手滴加碘液,观
已知x2一1=3x,则代数式3x3一11x2+3x+2=
设f(x)在[0,1]上连续,且f(x)+f(1一x)≠0,则
Forthispart,youareallowed30minutestowritealettertoapplyforastudentloan.Youshouldwriteatleast120wordsbut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