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工程
对于一般多层建筑物,当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土层的压缩系数a1—2<0.1MPa-1时,施工期间完成最终沉降量的百分率应为下列( )项。
对于一般多层建筑物,当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土层的压缩系数a1—2<0.1MPa-1时,施工期间完成最终沉降量的百分率应为下列( )项。
admin
2019-08-14
56
问题
对于一般多层建筑物,当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土层的压缩系数a
1—2
<0.1MPa
-1
时,施工期间完成最终沉降量的百分率应为下列( )项。
选项
A、5%~20%
B、20%~50%
C、50%~80%
D、80%以上
答案
C
解析
(1)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4.2.6条规定,a
1—2
<0.1MPa
-1
,属低压缩性土。
(2)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5.3.3条文说明,低压缩性土,完成最终沉降量的50%~80%。故应选C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Zdcf777K
本试题收录于:
专业知识(上午)题库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分类
0
专业知识(上午)
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
相关试题推荐
某湿陷性黄土采用单线法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如下表: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KGB50025—2004),该黄土的湿陷起始压力为()。
某土质边坡采用锚杆挡土墙支护,墙高10m,墙背主动土压力合力的水平分力标准值为180kN/m,锚杆间距为2.0m,排距为2.5m,倾角为15°。则单根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宜取()kN。(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计算)
某场地为冻胀黏性土,位于城市市区,标准冻深为1.6m,方形基础基底附加压力为150kPa,建筑物为非采暖库房,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考虑冻胀情况下基础最小埋深不宜小于( )m。
某季节性冻土场地地面标高为290.136m,冬季冻结后地表最大标高为290.296m,冻土层最低标高为288.130m,春季融化后地面标高又降至290.136m,在该场地下述有关平均冻胀率与融沉系数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
某黏性土场地中地下水位为0.5m,基础埋深为1.0m,土层重度为19kN/m3,十字板剪切试验结果表明,修正后的不排水抗剪强度为36kPa,则场地中黏性土地基的容许承载力为( )。
某山区工程,场地地面以下2m深度内为岩性相同,风化程度一致的基岩,现场实测该岩体纵波速度值为2700m/s,室内测试该层基岩岩块纵波速度值为4300m/s,对现场采取的6块岩样进行室内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得出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13.6MPa,标准差5
某灌注桩直径800mm,桩身露出地面的长度为10m,桩入土长度为20m,桩端嵌入较完整的坚硬岩石,桩的水平变形系数α为0.520(1/m),桩顶铰接,桩顶以下5m范围内箍筋间距为200mm,该桩轴心受压,桩顶轴向压力设计值为6800kN,成桩工艺系数ψc取
某建筑工程岩体,岩石点荷载强度指数Is(50)为4.2,波速比为0.91,地下水影响修正系数为0.1,主要软弱结构面产状影响修正系数为0.2,初始应力状态影响修正系数为0.5,根据《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1994),该岩体的级别可确定为(
某饱和黏性土样,测定土粒比重为2.70,含水量为31.2%,湿密度为1.85g/cm3,环刀切取高20ram的试样,进行侧限压缩试验,在压力100kPa和200kPa作用下,试样总压缩量分别为S1=1.4mm和S2=1.8mm,问其体积压缩系数mv1-2(
随机试题
辛弃疾,字幼安,号__________,有《__________》,又名《__________》。
影响脑力工作能力的因素有
500kV送电线路不应跨越长期住人的建筑物,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导线与建筑物之间最小垂直距离不应小于()。
复式记账法是指对于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相互联系的两个会计科目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下列选项中,可以直接记人“管理费用”科目,不必通过“应交税费”科目的税金是()。
吊销违法者的经营许可证是()。
2009年10月6日,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因对光纤通讯研究有重大贡献,香港中文大学前任校长、“光纤之父”(),与美国科学家史密斯和博伊尔分享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正误∶是非
所有持有当代商厦购物优惠卡的顾客,同时持有双安商厦的购物优惠卡。今年国庆,当代商厦和双安商厦同时给持有本商厦购物优惠卡的顾客的半数,赠送了价值100元的购物奖券。结果,上述同时持有两个商厦的购物优惠卡的顾客,都收到了这样的购物奖券。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则以
现在流行一种说法:“我的地盘我做主。”请从民事权利的行使和限制角度加以辨析。(2014一专一56)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