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工程
某工程项目的施工合同总价为8000万元人民币,合同工期18个月,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业主提出对原有设计文件进行修改,使施工单位停工待图1.5个月(全场性停工)。在基础工程施工中,为了使施工质量得到保证,施工单位除了按设计文件要求对基底进行了妥善处理外,还将基础
某工程项目的施工合同总价为8000万元人民币,合同工期18个月,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业主提出对原有设计文件进行修改,使施工单位停工待图1.5个月(全场性停工)。在基础工程施工中,为了使施工质量得到保证,施工单位除了按设计文件要求对基底进行了妥善处理外,还将基础
admin
2021-07-26
45
问题
某工程项目的施工合同总价为8000万元人民币,合同工期18个月,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业主提出对原有设计文件进行修改,使施工单位停工待图1.5个月(全场性停工)。在基础工程施工中,为了使施工质量得到保证,施工单位除了按设计文件要求对基底进行了妥善处理外,还将基础混凝土的强度由C15提高到C20,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向监理工程师提出工期和费用索赔,其中费用索赔计算中以下两项:
(1)由于业主修改变更设计图纸延误,损失1.5个月的管理费和利润:
现场管理费=合同总价/工期×现场管理费费率×延误时间
=8000万元/18月×12%×1.5月=80万元
公司管理费=合同总价/18月×7%×1.5月=46.67万元
利润=合同总价/工期利润率×延误时间
=8000万元/18×5%×1.5月=33.33万元
合计:160万元。
(2)由于基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索赔15万元。
问题:
对于以上情况是否应该给予费用索赔?上述索赔费用的计算方法是否正确?
选项
答案
对于第1项应该给予施工单位费用补偿。因为修改设计造成了施工单位的全场性停工,可能造成人工调动、生产率下降及机械设备闲置等。但上述所列的计算方法不正确,因为现场管理费的计算不能以合同总价为基数乘相应的费率,而应以直接费为基数乘相应的费率来计算,利润包括在实施的工程内容价格内,规定是不给予利润补偿的,所以施工单位提出的以上索赔费用计算不正确,而应重新计算。 第2项不应给予索赔。因这一保证质量的措施是施工单位的技术措施,而不是业主、监理、规范、设计、合同的要求,所以这一措施造成的成本增加应由施工单位自己承担。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RAiw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港口与航道工程管理与实务题库一级建造师分类
0
港口与航道工程管理与实务
一级建造师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关于在竖井、斜井运输爆炸物品安全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倾斜巷道运送人员安全要求正确的是()。
【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担了一煤矿立井井筒的施工工作,该井筒净直径6.5m,深度685m。表土段深度25m,采用井圈背板普通法施工。基岩段采用钻眼爆破法施工,短段掘砌混合作业方式,布置两套单钩提升,主要施工设备和设施为:YSJZ4.8伞钻1台,H
矿业工程施工中、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是()。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应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方可运输。
施工单位负责人在接到现场安全事故报告后,应()。
当施工过程中发现地质条件有重大差别时,施工单位做法正确的是()。
按受力特点及材料性能,基础可分为()。
关于土的坚实程度评价,正确的是()。
单位工程观感质量评价应由质量监督机构组织()参加进行。
随机试题
A.脊髓丘脑束B.内侧丘系C.三叉丘系D.皮质脊髓束E.薄束、楔束传导对侧肢体本体感觉的纤维束是
关于电突触传递,错误的是
A.利尿剂B.ACEIC.钙通道阻滞剂D.β受体阻滞剂E.ARB患者女性,65岁,无糖尿病,有支气管哮喘病史1年余,血压升高1年,最高达160/80mmHg。选择降压药物时禁用
在人与人的沟通中,有一定的特殊性,下列哪些因素使得人们对同样的事情或谈话会有不同的解释和归因。由案例可知希腊员工习惯于式的管理。()。
冲击电阻不大于30ω应属于()类防雷建筑物。
甲公司将一艘货船卖给乙公司。下列关于给付义务类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包括()。
甲、乙企业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2008年6月1日甲企业与乙企业签订代销协议,委托乙企业销售A商品1000件,协议价200元/件,该商品的实际成本150元/件,乙企业按协议价的10%收取手续费。6月3日,甲企业按合同向乙企业交
下列各组中,都含有破坏臭氧层物质的是()。
设向量组(Ⅰ):α1=(2,4,-2)T,α2=(-1,a-3,1)T,α3=(2,8,b-1)T;(Ⅱ):β1=(2,b+5,-2)T,β2=(3,7,a-4)T,β3=(1,2b+4,-1)T.问.a,b取何值时,r(Ⅰ)=r(Ⅱ),但(Ⅰ)与(Ⅱ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