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财经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行政拘留的期限一般为( ),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 )。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行政拘留的期限一般为( ),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 )。
admin
2012-10-14
93
问题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行政拘留的期限一般为( ),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 )。
选项
A、15日 20日
B、1日以上15日以下 20日
C、15日 30日
D、1日以上15日以下 30日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核《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拘留的期限。行政拘留是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其期限一般为1日以上15日以下。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20日。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Dxvg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涉税服务相关法律题库税务师职业资格分类
0
涉税服务相关法律
税务师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甲公司采用销售百分比法预测2019年外部资金需求量,2019年销售收入将比上年增长20%,2018年销售收入为2000万元,敏感资产和敏感负债分别占销售收入的59%和14%,销售净利率为10%,股利支付率为60%,若甲公司2019年销售净利率、股利支付率
某公司于2014年1月1日动工兴建一幢办公楼,工期为1年,公司为建造办公楼发生有关借款业务如下:(1)专门借款有两笔,分别为:①2014年1月1日专门借款3000万元,借款期限为3年,年利率为8%,利息按年支付。②2014年7月1日专门借款300
某公司于2014年1月1日动工兴建一幢办公楼,工期为1年,公司为建造办公楼发生有关借款业务如下:(1)专门借款有两笔,分别为:①2014年1月1日专门借款3000万元,借款期限为3年,年利率为8%,利息按年支付。②2014年7月1日专门借款300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3%,期初无留抵增值税税额,适用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甲公司2020年1月份发生如下经济业务。(1)1日,甲公司委托乙公司销售A商品2000件,A商品已经发出,每件成本为60元。合同约定乙公司应按每件10
两个企业组成一个企业之后,其产出比原先两个企业产出之和还要大的情形,这体现公司并购中的()。
下列各情形中,不能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零的是()。
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固定利率对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行政案件上诉审中,二审法院认为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但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应当( )。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下列关于简易程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自诉案件时,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随机试题
王老师所教的班有这样两位学生:学生甲在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时,常因缺乏信心而患得患失、犹豫不决、顾虑重重,长时间处于内心冲突状态;学生乙在采取和执行决定中,往往只有三分钟的热情,一旦遇到困难或挫折便垂头丧气,望而却步,半途而废。问题:甲和乙两位
患儿,女,1岁,生后3个月起青紫渐加重,活动后气急,查体:生长发育明显落后,口唇、鼻尖、耳垂、指、趾青紫明显,伴杵状指(趾),胸骨左缘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二心音减弱。该患儿应该采取的体位是
中国法院就一家中国公司和一家瑞士公司之间的技术转让纠纷作出判决。判决发生效力后,瑞士公司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而且该公司在中国既无办事机构、分支机构和代理机构,也无财产。关于该判决的承认和执行,下列选项中的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设备制造的总工期目标可以分解为许多相对独立的分目标,分项目标是指( )。
()是资金需求者最基本的筹资手段。
20×9年,甲企业与乙科研所签订了一份《委托开发合同》,委托乙科研所研发一项技术,合同中对专利权的归属没有约定。若乙科研所最终成功研发出该项技术成果,则申请专利的权利归甲企业所有。()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西欧国家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其中力量得到加强的是()。①自由派贵族②工业资产阶级③金融资产阶级④工业无产阶级
研究人员选取英国近4000名年龄在52岁到79岁之间的老人,调查他们的精神状况和死亡风险。结果显示,在平均为期5年的跟踪调查期间,快乐程度最低的老人群体死亡率为7.3%,而快乐程度最高的老人群体死亡率只有3.6%。因此,快乐有利于健康和长寿。下列各项如果为
甲明知王某是逃犯,在公安人员前来抓捕王某时,给其3000元帮其逃跑,甲的行为构成()(2016年一专一第9题、2016年一法专一第8题)
近年来,伴随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非法删帖、发帖中伤、泄露隐私等利用信息网络侵权行为频发,个人信息保护迫在眉睫。10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通报《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该《规定》()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