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公务员
清初,戏剧家李渔病重。他不同意找开处方个个能医好病的先生看病,而专找开处方治死过人的先生来看病。这使妻母不解。事后,李渔说:“个个能医好病的先生,肯定见危重病人就推,不会有救治危重病人的本事;而治死过人的先生,不拒重死症,虽然死过人,可也有了经验。”
清初,戏剧家李渔病重。他不同意找开处方个个能医好病的先生看病,而专找开处方治死过人的先生来看病。这使妻母不解。事后,李渔说:“个个能医好病的先生,肯定见危重病人就推,不会有救治危重病人的本事;而治死过人的先生,不拒重死症,虽然死过人,可也有了经验。”
admin
2020-10-14
59
问题
清初,戏剧家李渔病重。他不同意找开处方个个能医好病的先生看病,而专找开处方治死过人的先生来看病。这使妻母不解。事后,李渔说:“个个能医好病的先生,肯定见危重病人就推,不会有救治危重病人的本事;而治死过人的先生,不拒重死症,虽然死过人,可也有了经验。”
这个故事所说明的道理不包括( )。
选项
A、死和活是对立的统一。医生要在危重之中救活人,就会面临死和活这两种可能
B、只有敢于并善于在“死”里救活人的医生才是好医生,尽管他也有救不活的时候
C、对人不能求全责备,不允许别人失败
D、个个能医好病的先生恰恰是庸医
答案
D
解析
D项的表述明显太过绝对,“不会有救治危重病人的本事”并不能直接等同于“庸医”,且该项与常识也相悖。A、B、C三项均是对敢于救治危重病人的医生的认可。故本题选D。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DNEi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行测题库国家公务员分类
0
行测
国家公务员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如图,某三角形展览馆由36个正三角形展室组成,每两个相邻展室(指有公共边的小三角形)都有门相通,若某参观者不愿返回已参观过的展室,那么他至多能参观多少个展室?
下列作品、作家、时代(或国别)及体裁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在某种意义上,网上匿名与我们在现实世界中视为理所当然的一些情况是类似的。驾驶汽车、穿越边境、搭乘飞机时,要求公民携带证件,它虽然构成了对我们的自由的一种侵犯,但因为这样做减少了真实存在的风险,我们也就乐于接受这些要求。然而,如果要求每个购物者每次进商店时都
关于行政合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下列关于提高政府立法公众参与度的措施,表述有误的是:
这次论坛旨在立足于国家人口与健康事业的重大需求,借助战略性学术交流平台,高水准的科研合作团队,_______国际学术前沿,_______我国免疫学相关交叉学科未来发展的重要科学问题,促进免疫学与生命科学各学科及其他科学相关学科的交叉发展。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
布袋中12个乒乓球分别标上了1、2、3、…、12。甲、乙、丙三人,每人从布袋中拿四球,已知三人所拿球上的数的和相等,甲有两球标有5、12,乙有两球标有6、8,丙有1球标有1,问丙的其他三个球上所标的数是多少?
行政监察是指我国政府机构内部的监察机构对于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所实施的检查与督导。从行政监督分类的角度看,行政监察是:
【2015山东NO.20】智慧以一定的知识为前提,在人的思考和实践中体现出来,但它本身是不确定的、非规范性的,表现为某种洞幽烛微、触类旁通、融会贯通、举重若轻的能力。知识可以让人按照已有的方式思考和行动,智慧则使人立足已知探索未知,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随机试题
麦格雷戈主张的人事管理理论是
下列药材在干燥过程中要时时揉搓的是
女,20岁。1型糖尿病患者,出现恶心、厌食2天,神志不清1小时,查体面色潮红,呼吸深快,意识障碍。诊断方面最可能是
宇文法向唐城区社保局申请公开自身的社会保险信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某建设项目建设期为3年,建设期内贷款分年度均衡发放,且只计息不还款,在建设期第一年贷款100万元,第二年贷款400万元,第三年没有贷款,贷款利率为10%,用复利法计息时,建设期中第三年的贷款利息应为()万元。
甲向乙借款30万元,丙为该借款合同进行保证担保。在乙的要求下,甲又请求丁对甲和乙之间的借款合同进行了抵押担保。偿债期满,甲无力偿还。如果两项担保对担保责任均没有约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安慰剂效应:虽然给予病人无效的治疗,但却在心理上让病人“预料”或“相信”该治疗手段有效,从而使病人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属于安慰剂效应的是()。
语言:交流
2007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99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90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31444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的40.8%;第二产业20629万人,占26.8%;第三产业24917万人,占32.4%。年末城镇就业人员29350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加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的原因及评价。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