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工程
碎(砂)石桩法对砂性土地基有预振效应,相对密度Dr=54%的受过预振影响的砂样,其抗液能力相当于相对密度为( )的未受过预振的砂样。
碎(砂)石桩法对砂性土地基有预振效应,相对密度Dr=54%的受过预振影响的砂样,其抗液能力相当于相对密度为( )的未受过预振的砂样。
admin
2016-07-06
84
问题
碎(砂)石桩法对砂性土地基有预振效应,相对密度D
r
=54%的受过预振影响的砂样,其抗液能力相当于相对密度为( )的未受过预振的砂样。
选项
A、54%
B、36%
C、90%
D、80%
答案
D
解析
美国H.B.seed等人(1975)的试验表明,相对密度D
r
=54%但受过预振影响的砂样,其抗液能力相当于相对密度D
r
=80%的未受过预振的砂样。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5Vcf777K
本试题收录于:
专业知识(上午)题库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分类
0
专业知识(上午)
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
相关试题推荐
已知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边长为300mm,桩长为22m,桩顶入土深度为2m,桩端入土深度为24m,场地地层条件见下表,当地下水由0.5m下降至5m,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计算单桩基础基桩由于负摩阻力引起的下拉荷载,其值最接近()
某试桩桩径0.4m,水平静载试验所采取的每级荷载增量值为15kN,试桩的H0-t-x0曲线明显陡降点的荷载为120kN,对应的水平位移为3.2mm,其前一级荷载和后一级荷载对应的水平位移分别为2.6mm和4.2mm。则由试验结果计算的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
一轴心受压基础底面尺寸为2.8m×2.0m,作用于±0.000处相应于荷载标准组合的轴向压力F=750kN,地质剖面如图所示。则持力层承载力满足系数K1为()。
已知某墙下条形基础,底宽b=2.4m,埋深d=1.5m,荷载合力偏心距e=0.05m,地基为黏性土,内聚力ck=7.5kPa,内摩擦角φk=30°,地下水位距地表0.8m,地下水位以上土的重度γ=18.5kN/m3,地下水位以下土的饱和重度γsat=20
在陕北地区一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上拟建一乙类建筑,基础埋置深度为1.5m,建筑物下一代表性探井中土样的湿陷性成果如下表所示,其湿陷量△s,最接近( )。取样深度/m自重湿陷系数σzs湿陷系数σs
某建筑物建在松散砂土地基上,采用砂桩加固。砂桩直径dc=0.6m,按正三角形布置,软黏土地基的孔隙比e1=0.85,γ=16kN/m3,ds=2.65,emax=0.9,emin=0.55,依抗震要求,加固后地基的相对密度Dr=0.60。取ey=0.69,
某一办公楼,楼长46.0m,宽12.8m,总建筑面积2860m2。地基土为杂填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86kPa。拟采用灰土挤密桩,设计桩径d=400mm,桩内填料的最大干密度为ρdmax=1.67t/m3;场地处理前平均干密度为=1.33t/m3,挤密
某溶洞顶板岩层厚23m,容重为21kN/m3,顶板岩层上覆土层厚度5.0m,容重为18kN/m3,溶洞跨度为6.0m,岩体允许抗压强度为3.5MPa,顶板跨中有裂缝,顶板两端支座处岩石坚硬完整。按顶板梁受弯计算,当地表平均附加荷载增加到()kPa时
某土层颗粒级配曲线见图,试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判断其渗透变形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一选项?()
某滨海盐渍土地区需修建一级公路,料场土料为细粒氯盐渍土或亚氯盐渍土,对料场深度2.5m以内采取土样进行含盐量测定,结果见表2.4—25所示。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17GC20—2011,判断料场盐渍土作为路基填料的可用性为下列哪项?注
随机试题
数学兴趣小组属于()
Heisbusy______detectivestoriesdayandnight.
在破伤风的治疗中,下列哪项最关键【】
属于哪种胎位胎头向哪个方向转动才能娩出
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于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持这一主张的是英国哲学家______。
抗阻练习对下列哪个器官产生的影响最大?()
某地一所农村学校,房舍由于年久失修,损坏严重,上级主管部门为其专门拨出经费5万,让学校完善整修校舍,而校长李某却把此款用来修建自己的办公室。在一个阴雨天,校舍倒塌,致使三个学生和教师死亡,10人受伤。对于此案例,校长李某应承担()。
评述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
Pleasedonotmakea______anymore.Ican’tfallasleep!
Scholars’senseoftheuniquenessofthecentralconceptof“thestate”atthetimewhenpoliticalsciencebecameanacademicfi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