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外语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作品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作品
admin
2012-01-30
72
问题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卷中,画中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农村,另一部分是市集。画中有814人,牲畜83匹,船只29艘,房屋楼宇30多栋,车13辆,轿8顶,桥17座,树木约180棵,往来行人衣着不同,神情各异,栩栩如生,其间还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情节,构图疏密有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颇见功底。
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通过这幅画,可以了解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总之,《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张择端所具有的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使《清明上河图》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它丰富的内容,众多的人物,规模的宏大,都是空前的。《清明上河图》的画面疏密相间,有条不紊,从宁静的郊区一直画到热闹的城内街市,处处引人人胜。
从画中可以看出北宋当时的经济:
选项
A、一般
B、萧条
C、混乱
D、繁荣
答案
D
解析
第三段说这幅画“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所以选择D。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ysBd777K
0
HSK初中等考试
原汉语水平考试(HSK)
汉语水平考试(HSK)
相关试题推荐
我认为让孩子在家里帮着妈妈做事,也跟在学校的学习同样重要。
れきしにきょうみがある人が多いので、中国をりょこうするがいこく人がふえてきました。がいこく
我打算暑假的时候一边打工一边学习日语。(つもり)
动物的游戏不是一种单纯地消磨时间的玩耍,它们从玩耍中获得许多好处。动物寓教于乐,通过各种玩耍,以训练将来适应各种环境的本领。在密切的身体接触中,去加强它们的亲缘关系和家族观念,传递着集体生活的规则和互助合作的意识。从打闹、争斗和角逐中,培养日后赖以生存的捕
,心里怪想他的。
语言培训中心:因我校于1月10日晚举【168】员工大会,任何人不得【169】席,所以本人1月10日晚不能回校参加培训。特此请假,恳望【170】准!此致敬礼! 天津师范学
那时,离高考还有不到两个月时间,而那个沉溺于网络游戏的大男孩,已逃离学校整整28天。亲朋好友轮番上阵劝他回校,父母甚至以死相逼,【C6】______。无奈之下他们找到了那位心理咨询师。在约定的时间,男孩被家长一左一右“押”着走进了心理咨询师的工
钱学森的______塑像______在中科大图书馆前面的小树林里,他身______中山装,左手叉腰,右手指向侧面,就像是在授课。______、姿势都与钱老当年一模一样。
例如:发表这篇论文什么时候是的这篇论文是什么时候发表的?信号电梯里的弱比较
A、借书B、送手机C、看比赛D、打电话A根据女的说的“我跟同学去图书馆借书了”,可知女的昨天晚上去借书了,所以选A。
随机试题
________,是指可以修复的废品在返修过程中所发生的修理费用。在废品的修复费用中,由造成废品的过失人负担的赔款,应从废品损失中扣除。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常发生于
下列哪项不是苓桂术甘汤中炙甘草的用意
不引起淤血的是
病人皮肤粗糙,呈猪皮样,皮下组织增厚,见于
某群山羊突然发病,高热达4l℃,呼吸困难。口鼻有脓性分泌物,口腔黏膜先红肿,后破溃,腹泻,拉带血水样稀便。病死率达50%。剖检见皱胃黏膜有糜烂病灶,结肠和直肠结合处有条纹状出血。引起该病的病原是()
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种观点给当今教育的启示是()。
推进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继承和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两个重要轮子。这句话包含了一个深刻的哲学道理。下列与这一观点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一学生在学校受同学欺负,回到家后,妈妈对他说:“他为什么打你?你告诉老师,让老师跟他讲不可以打架的道理。”爸爸则说:“谁敢打你,下回你也打他!”对于这类家长的表现,以下几种描述最贴切的是()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