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评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
评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
admin
2018-08-28
93
问题
评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
选项
答案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内徙,并建立了众多独立的政权,在与汉族政权及中原封建文化的相巨碰撞之中,民族融合同时进行。 各民族政权为了生存发展,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巩固统治,客观上推动了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发展。(1)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坚持“南抚夷越”的民族关系方针,对散居在蜀汉“南中”的各少数民族采取“攻心为上”的措施,促进了汉族与西南少数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孙吴政权对山越人采取“强者为兵,赢者补户”的政策,促进了山越族与汉族的民族融合,还派卫温、诸葛直到达夷州(今台湾),加强了高山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联系。(2)东晋十六国时期,各少数民族政权纷纷接受汉族文化,加强与汉族上层士族势力的合作,劝课农桑,设学授经,促使少数民族上层分子接受汉文化,并吸收士族豪门参与统治,这对于民族融合具有积极意义。(3)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改制总结和肯定了民族融合的成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如禁胡服,改穿汉服;废北语,改说汉语;变姓氏,改从汉姓;革婚俗,胡汉通婚。同时改革官制,修订法律,尊孔崇儒,兴立学校,在国家体制和思想文化方面全面接受汉族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进一步促进了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 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民族大杂居的形成,使内迁各族与汉族形成了在居住地域上的不可分离。杂居加强了各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便利了经济文化较低的民族接受较高的经济文化,使胡汉各族在经济生活上趋于一致。在此基础上,消除了阻碍民族融合的社会势力,民族隔阂逐渐减弱。胡汉各族终于在经济、文化、习俗上达到一致,再经过相互通婚混血,民族的自然差异也逐渐消失,民族融合的局面形成了。 第二,民族融合的表现,从胡族来看,除了在经济、文化上纳入封建体系外,在语言、姓氏、服饰上,也都实现了汉化。 第三,民族融合这一事实,从汉族来看,是吸收了新的血液,汉族共同体进一步扩大,而且在经济、文化中吸收了不少胡族的优秀成分,如经济生活中的畜牧生产经验,物质生活中的胡服、胡食(胡饼、胡饭)、胡床等,精神生活中的胡乐,胡歌、胡舞等。至于在文学方面,北方民歌中的杰出作品《木兰辞》和《敕勒歌》,也正是胡歌与汉歌相融合的结晶。 民族融合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中国古代民族整合和民族地域调整的新时期。应当看到,民族融合的主流,是周边少数民族对中原先进文化的靠拢与吸收。从这个意义上讲,民族融合实际上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中原的先进文化向四周的扩展。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yUWi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历史学313题库学硕统考专业分类
0
历史学313
学硕统考专业
相关试题推荐
中山舰事件
战后西欧经济由严重衰落几近崩溃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重又与美国分庭抗礼的原因是什么?
陈胜吴广起义后,力量迅速壮大。陈胜拒绝了“立六国后”的建议,自立为()分兵三路攻秦。
汉谟拉比统治时期的措施。
()的手工业和商业,是由官府统一经营和管理的,称为工商食官。
导致西晋王朝走向崩溃的历史事件是()。
金朝()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措施,达到了金朝统治的鼎盛时期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
狄德罗
简述卢梭的主要思想。
随机试题
下列行政案件中,未超过办案期限的是()。
小儿具有"稚阴未长"的特点,患病小儿具有"稚阳未充"的特点,患病
龋病的一级预防包括
在锅炉生产的蒸汽压力和蒸发量分类中,工业锅炉一般是()。
水泥混凝土面层应具有()。
会计人员调动或离职时,按有关规定可以不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全国移动电话用户增长速度最快的是()若2002年年末全国人口数约是13亿,则当时全国电话的普及率接近()
壕沟之战
承九之乱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法律,在人类社会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法律通过对某种行为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使人们能够预见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从而自觉地实施合法的行为,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这是法律的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