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工程
背景资料: 1997年10月7日某市某桥梁工程在拆除引桥支架施工过程中,发生一起高处坠落事故,造成一人死亡。事故发生经过如下:某市大桥在主体工程基本完成以后,开始进行南引桥下部板梁支架的拆除工作。1997年10月7日下午3时,该项目部领导安排部分作
背景资料: 1997年10月7日某市某桥梁工程在拆除引桥支架施工过程中,发生一起高处坠落事故,造成一人死亡。事故发生经过如下:某市大桥在主体工程基本完成以后,开始进行南引桥下部板梁支架的拆除工作。1997年10月7日下午3时,该项目部领导安排部分作
admin
2017-08-13
64
问题
背景资料:
1997年10月7日某市某桥梁工程在拆除引桥支架施工过程中,发生一起高处坠落事故,造成一人死亡。事故发生经过如下:某市大桥在主体工程基本完成以后,开始进行南引桥下部板梁支架的拆除工作。1997年10月7日下午3时,该项目部领导安排部分作业人员去进行拆除作业。杨某(木工)被安排上支架拆除万能杆件,杨某在用割枪割断连接弦杆的钢筋后,就用左手往下推被割断的一根弦杆(弦杆长1.7m,重80kg),弦杆在下落的过程中,其上端的焊刺将杨某的左手套挂住(帆布手套),杨某被下坠的弦杆拉扯着从18m的高处坠落,头部着地,当即死亡。
问题:
1.从技术和管理方面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
2.分析事故的主要责任。
选项
答案
1.事故发生的原因 技术方面: (1)进行高处拆除作业前,没有编制支架拆除方案,也未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加之人员少,就安排从未进行过拆除作业的木工冒险爬上支架进行拆除工作,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2)作业人员杨某安全意识淡薄,对进行高处拆除作业的自我安全防护漠然置之,不系安全带就爬上支架,擅自用割枪割断连接钢筋后图省事用手往下推扔弦杆,被挂坠地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管理方面: (1)进行高处拆除作业,必须有人监护,但施工现场却无人进行检查和监护工作,对违章作业无人制止,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2)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混乱,“三违”现象严重,隐患得不到及时整改。 (3)对作业人员未进行培训和教育,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盲目蛮干,管理失控。 2.(1)项目负责人施工前不编制安全拆除方案,也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负有管理失误的责任。 (2)作业者杨某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冒险蛮干,应负直接责任。 (3)现场管理人员不进行检查监督,对违章作业不及时纠正和制止,应负违章指挥责任。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vekw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题库二级建造师分类
0
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
二级建造师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说法中不属于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是()。
桌公司中标承接城市轨道标段,其中新建一座交通跨河高架桥,上部结构为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跨径为70m+120m+70m;下部圆柱接桩基,基桩为混凝土灌注桩。项目部编制了施工方案:上部结构采用碗扣式支架满堂布置,支架最大高度为17.4m。由于
某桥梁工地的简支板梁架设,由专业架梁分包队伍架设。该分包队伍用两台50t履带吊,以双机抬的吊装方式架设板梁。在架设某跨板梁时,突然一台履带吊倾斜,板梁砸向另一台履带吊驾驶室,将一名吊车驾驶员当场砸死,另有一人受重伤。事故发生后,项目经理立即组织人员抢救伤
城市道路路面按力学特性分为()。
实行监理的工程,工程竣工报告必须经()签署意见。
目前,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多采用()混凝土板。
面层混凝土板常分为普通(素)混凝土板、()和钢筋混凝土板等。
下列喷锚暗挖掘进方式中,结构防水效果差的是()。
反循环钻孔时,为维持护筒内的水头,避免孔壁坍塌,必须注意( )。
护筒埋置深度与施工水位有关,在无水地区,一般为护筒直径的( )。
随机试题
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最强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
不符合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病因的是()
某猪场,部分4月龄育肥猪突然发病,呼吸急促,体温41℃及四肢皮肤呈紫红色,有出血点,濒死猪口鼻中流出暗红色血液。血液涂片染色镜检,可见大量革兰阳性菌,该病可初步诊断为
禁与强心苷类西药共服的骨科常用中成药是()。
亚里士多德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全年新增网民5090万人(其中农村新增196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较2011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占比由上年底的69.3%提升至74.5%,微博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运算结果不是2015的表达式是
A.differentB.happenC.repeatD.braveE.easyF.tryG.prefernotafraidofanything
Inthelaterhalfofthe19thcentury"capital"and"labour"wereenlargingandperfectingtheirrivalorganizationsonmodemli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