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方某将一行李遗忘在出租车上,立即发布寻物启事,言明愿以2000元现金酬谢返还行李者。出租车司机李某发现该行李及获悉寻物启事后即与方某联系。现方某拒绝支付2000元给李某。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2013年卷三第13题)
方某将一行李遗忘在出租车上,立即发布寻物启事,言明愿以2000元现金酬谢返还行李者。出租车司机李某发现该行李及获悉寻物启事后即与方某联系。现方某拒绝支付2000元给李某。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2013年卷三第13题)
admin
2021-11-02
60
问题
方某将一行李遗忘在出租车上,立即发布寻物启事,言明愿以2000元现金酬谢返还行李者。出租车司机李某发现该行李及获悉寻物启事后即与方某联系。现方某拒绝支付2000元给李某。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2013年卷三第13题)
选项
A、方某享有所有物返还请求权,李某有义务返还该行李,故方某可不支付2000元酬金
B、如果方某不支付2000元酬金,李某可行使留置权拒绝返还该行李
C、如果方某未曾发布寻物启事,则其可不支付任何报酬或费用
D、既然方某发布了寻物启事,则其必须支付酬金
答案
D
解析
A错误:根据《物权法》第112条第2款的规定,方某既然发布了寻物启事(性质为单方允诺),即须支付给拾得人李某报酬。
B错误:债权人留置的动产,应当与债权属于同一法律关系。通说观点认为,若权利人受领遗失物时,拒绝支付必要费用,拾得人有权留置该遗失物,因为权利人支付必要费用的义务和遗失物属于“同一法律关系”。(拾得遗失物法律关系)
若权利人拒绝支付悬赏奖励,则拾得人不能对遗失物行使留置权,因为权利人支付悬赏奖励的义务和遗失物不是“同一法律关系”。(悬赏广告之债和拾得遗失物法律关系)
C错误:根据《物权法》第112条第1款的规定,权利人方某须支付李某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
D正确:理由同A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v5U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二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二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甲诉乙的合同纠纷案件,经一审、二审法院的审理,甲胜诉。乙申请再审,法院经审查决定再审,再审过程中,乙提出反诉。对此,法院应如何处理?(2005—卷三—39,单)
营盘市某商标代理机构,发现本市甲公司长期制造销售“实耐”牌汽车轮胎,但一直未注册商标,该机构建议甲公司进行商标注册,甲公司负责人鄢某未置可否。后鄢某辞职新创立了乙公司,鄢某委托该商标代理机构为乙公司进行轮胎类产品的商标注册。关于该商标代理机构的行为,下列哪
下列哪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并须报县级以上的劳动行政部门批准?
张某拾得王某的一只小羊拒不归还,李某将小羊从张某羊圈中抱走交给王某。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下列哪一情形构成重大误解,属于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卷三2012年真题试卷第3题)
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下列哪一类权利不能设定权利质权?(2009年卷三第7题)
为开拓市场需要,个人独资企业主曾水决定在某市设立一个分支机构,委托朋友霍火为分支机构负责人。关于霍火的权利和义务,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2012年试卷三第29题)
甲为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乙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关于甲、乙的诉讼权利和义务,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0年试卷三第41题)
某大学宣传部工作人员刘某接受校方指派拍摄一组校园风景照片,作为宣传材料用。后学校又将刘某拍摄的照片提供给出版社编人——《摄影作品选》,所获稿酬归校宣传部,选用的作品没有作者署名,只标明“某大学供稿”。对此事的不同说法中正确的有:()
随机试题
某社区内行动不便的老人长期存在“理发难”的问题。下列做法中,最能体现“培养相互关怀的社区”这一目标的是()。
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某甲诉某乙侵占房屋,甲请求乙赔礼道歉,返还其出租给乙的房屋。法院作出二审判决,责令乙在判决生效之日起15日内向甲赔礼道歉,返还房屋,并承担该案的诉讼费。判决生效15日后,乙既未向人民法院缴纳诉讼费,也未向甲赔礼道歉和返还房屋,甲向人民法院
在工程设计平行委托模式中,各个设计单位分别与业主方单独签订合同,各个设计单位之间的关系是()关系。
施工现场平面和空间环境条件,各种能源介质供应,施工场地给排水,以及交通运输和道路条件等因素,属于环境因素中的()。
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上报的2015年建筑业总产出为40263.4万元,从业人员3258人,工资总额3596.08万元。经查,该公司无法提供2015年的财务报表和原始记录等资料,没有具体的核算资料,上报的统计数据没有任何依据,当地统计局认定该公司已构成了统计违
分析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读右图回答问题:圆圈地区水资源十分紧张,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礼记·中庸》。《礼记·中庸》属于()的经典。
对犯罪客体按照其范围大小可划分为()。(2009年多选21)
—Haveaniceweekend!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