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某地突发百年未遇的冰雪灾害,乙离开自己的住宅躲避自然灾害。两天后,大雪压垮了乙的房屋,家中财物散落一地。灾后最先返回的邻居甲路过乙家时,将乙垮塌房屋中的2万元现金拿走。关于甲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某地突发百年未遇的冰雪灾害,乙离开自己的住宅躲避自然灾害。两天后,大雪压垮了乙的房屋,家中财物散落一地。灾后最先返回的邻居甲路过乙家时,将乙垮塌房屋中的2万元现金拿走。关于甲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dmin
2014-07-03
864
问题
某地突发百年未遇的冰雪灾害,乙离开自己的住宅躲避自然灾害。两天后,大雪压垮了乙的房屋,家中财物散落一地。灾后最先返回的邻居甲路过乙家时,将乙垮塌房屋中的2万元现金拿走。关于甲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选项
A、构成盗窃罪
B、构成侵占罪
C、构成抢夺罪
D、仅成立民法上的不当得利,不构成犯罪
答案
A
解析
盗窃罪(《刑法》第264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行为。盗窃罪侵犯的对象是公私财物,这种公私财物的特征之一是:能够被人们所控制和占有。能够被人们所控制和占有的财物必须是依据五官的功能可以认识的有形的东西。控制和占有是事实上的支配。这种支配不仅仅是单纯的物理的有形的支配。有时占有可以说是一种社会观念,必须考虑到物的性质,物所处的时空等,要按照社会上的一般观念来决定某物有没有被占有。有时即使在物理的或有形的支配达不到的场合,从社会观念上也可以认为是占有。例如。在自已住宅的范围内一时找不到的手表、戒指,仍没有失去占有。如没有回到主人住所和主人身边习惯的牲畜即使离开了主人的住所,仍属主人占有。雪灾发生时,为了暂时避难而搬出去放置在路边的财物,仍归主人所有。因此,本题中,虽然乙的家已经被大雪压塌,但是,乙家中的财物仍然被视为乙的财产且被乙所控制和占有,甲将乙垮塌房屋中的2万元现金拿走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tVj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一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一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在宣告判决前人民检察院要求撤回起诉,人民法院作出准许撤诉裁定后人民检察院又对该案重新起诉的,什么情况下人民法院应当受理?(2004—2—92,任)
检察院审查案件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下列关于退回补充侦查的哪一表述是错误的?(2006—卷二—35,单)
关于询问被害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2012—2—93,任)
甲因琐事与乙发生争执,甲被乙打成轻伤。甲向法院提起自诉需要对伤情进行鉴定。对此,应当由下列哪类鉴定机构进行鉴定?(2006—卷二—29,单)
某县检察院以涉嫌故意伤害罪对16岁的马某提起公诉,被害人刘某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对此,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0—卷二—76,单)
关于吴某涉嫌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下列哪些选项属于需要运用证据加以证明的事实?(2009—卷二—71,多)
关于证据的审查判断,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1—卷二—27,单)
关于行政复议对规定的审查,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某甲为一私营企业的老板,其朋友某乙对其钱财垂涎已久,一日趁某甲家人疏忽之际,将其不满2周岁的幼儿偷走,然后向某甲勒索现金10万元。某甲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人员遂追捕某乙。某乙见勒索未成,将幼儿杀害。对于某乙该如何处理?()
张某出资1万元、王某出资2万元、陈某出资3万元共同设立了一家合伙企业,合伙协议中未约定利润分配和亏损承担的比例,三人约定由张某负责合伙企业事务的处理,王某和陈某不参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企业成立后由于张某决策失误,1年后企业亏损6万元,以下关于亏损负担说法正
随机试题
患者诊断慢性呼吸性酸中毒失代偿期,关于他的动脉血气与电解质改变,下列哪项正确
下列有关注射剂原辅料的质量要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关于招标人的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各项中,有关代理记账的表述错误的是()。
期货从业人员在向投资者提供服务前,应当了解投资者的()。
期货交易所为期货交易提供设施和服务,但自身不参与期货交易活动。()
下列会计事项中,属于会计政策变更但不需要调整当期期初未分配利润的是()。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所得税税率为25%,假定销售商品,原材料和提供劳务均符合收入确认条件,其成本在确认收入时逐笔结转,商品、原材料售价中不含增值税。2014年甲公司发生如下交易或事项:(1)3月1日,向乙公司销售商
简述清朝的海禁政策。
甲、乙合作开发了一套数据管理平台。丙公司欲在自己准备承担的经济决策支持系统项目中使用该平台,甲以丙公司没有名气为由拒绝;乙独自与丙公司签订合同,以伍拾万元的价格将该数据管理平台作为产品许可丙公司使用。()说法是不正确的。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