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疑狱集》载:“张举,吴人也。为句章令。有妻杀夫,因放火烧舍,乃诈称火烧夫死。夫家疑之,诣官诉妻,妻拒而不认。举乃取猪二口,一杀之,一活之,乃积薪烧之,察杀者口中无灰,活者口中有灰。因验夫口中,果无灰,以此鞠之,妻乃伏罪。”下列关于这一事例的哪些表述是不成
《疑狱集》载:“张举,吴人也。为句章令。有妻杀夫,因放火烧舍,乃诈称火烧夫死。夫家疑之,诣官诉妻,妻拒而不认。举乃取猪二口,一杀之,一活之,乃积薪烧之,察杀者口中无灰,活者口中有灰。因验夫口中,果无灰,以此鞠之,妻乃伏罪。”下列关于这一事例的哪些表述是不成
admin
2017-06-05
61
问题
《疑狱集》载:“张举,吴人也。为句章令。有妻杀夫,因放火烧舍,乃诈称火烧夫死。夫家疑之,诣官诉妻,妻拒而不认。举乃取猪二口,一杀之,一活之,乃积薪烧之,察杀者口中无灰,活者口中有灰。因验夫口中,果无灰,以此鞠之,妻乃伏罪。”下列关于这一事例的哪些表述是不成立的?(2006年司法考试试卷一第63题)
选项
A、作为县令的张举重视证据,一般用猪来作为证据
B、张举之所以采取积薪烧猪的方法来查验证据,乃因当时的法律没有规定刑讯的程序
C、该案杀人者未受刑而伏罪,因其符合当时法律规定禁止使用刑讯的一般条件
D、张举在这个案件中对事实的判断体现了当时法律所规定的“据状断之”的要求
答案
A,B,C
解析
本案为三国时期的案件,而《疑狱集》是五代时期的作品,而刑讯在唐代比较规范,本题涉及几个历史时期,考查的知识点比较细小,有一定难度。有的人认为,“据状断之”是指,在人赃俱获,经刑讯之后仍不招供的,则可以根据已经获得的证据定罪。“状”在这里指的是证据的意思。“据状断之”强调的是证据充分,拷讯之后仍不认罪。但从本案来看,张举进行侦查实验(用现代语言表述)后进行审问,其妻即行认罪,并不是刑讯之后仍不认罪。所以古代虽然存在“据状断之”这种做法,但本案并不能反映出这一点,故选项D亦错,应选,有的人认为“据状断之”中的“状”为表象(即为可以发现的一种事实),题目中张举已经发现此种情况,符合“状”的存在和形态,故D项说法正确。上述观点均在理解上存在偏差,唐代才有法律规定“据状断之”,不能用唐代的规范来处理三国时期的案件。有的人认为,“该案杀人者未受刑而伏罪,因其符合当时法律规定禁止使用刑讯的一般条件”是可以成立的,但是该案“杀人者未受刑而伏罪”与“当时法律规定禁止使用刑讯的一般条件”没有逻辑上的因果关系。
《疑狱集》这样的著作即为其中之一方面。《疑狱集》由五代后晋和凝父子编著,共4卷,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案例选编。书中辑录了汉至五代情节复杂、争讼难决而最后获得了正确处理的案例,如“御史奏状”、“李崇还儿”、“丙吉辨影”、“黄霸戮乱”、“严遵壁听”、“赵和籍产”、“若水留狱”、“敏中密访”等共100则。内容有的是称颂听讼理狱的明察善断,有的是表扬采证取供的去伪存真,有的是强调调查勘验必须深入,有的是告诫辨析疑难不容疏忽。例如“德裕摸金”,是写唐代浙西观察使李德裕,审理甘露寺主事僧等诬控前任主事僧移交寺产时私吞黄金一案,李巧令原告等分别用黄泥捏出被侵吞黄金的形状,结果所捏各不相同,因而揭破了挟嫌诬告。《疑狱集》除竭力推崇历代执法严明、敢于为民平反冤抑的司法官吏外,对司法检验方面的经验也有所介绍。书中虽有鼓吹封建伦常观念和迷信落后思想的内容,但总的看来符合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观点,是一部影响较大的著作。流行的刊本除收有原来的和氏4卷外,还收有明代张景所著《补疑狱集》6卷,清代金凤清又增辑疑案30例。
古代各类官府在审理案件时,用酷刑逼迫犯人招供,称为拷讯。秦代官吏审案时已经习惯于使用拷打。汉代以后直到明清,法律承认刑讯的合法,官员审案大多使用刑讯。唐律规定了刑讯的条件与证据。唐律规定,审判时“必先以情,审察辞理,反复参验,犹未能决,事须拷问者,立案同判,然后拷讯,违者杖六十”。也就是要求在拷讯之前,必须先审核口供的真实性,然后反复查验证据。证据确凿,仍狡辩否认的,经过主审官与参审官共同决定,可以使用刑讯;未依法定程序拷讯的,承审官要负刑事责任。同时规定,对那些人赃俱获,经拷讯仍拒不认罪的,也可“据状断之”,即根据证据定罪。在刑讯方法方面。首先,刑讯必须使用符合标准规格的常行杖,以杖外他法拷打甚至造成罪囚死讯者,承审官要负刑事责任。其次,拷囚不得超过3次,每次应间隔20天,总数不得超过200,杖罪以下不得超过所犯之数。若拷讯数满仍不招供者,必须取保释放。凡有违犯,承审官须负刑事责任。其三,拷讯数满,被拷者仍不承认的,应当反拷告状之人,以查明有无诬告等情形,同时规定了反拷的限制。同时,唐律规定对两类人禁止使用刑讯,只能根据证据来定罪。一类是具有特权身份的人,如应议、请、减之人;二是老幼废疾之人,指年70以上15以下、一肢废、腰脊折、痴哑、侏儒等。唐律的这些规定比较全面。
本题的选项A“作为县令的张举重视证据,一般用猪来作为证据”纯为干扰项,具有常识的人都知道“重视证据”与“一般用猪来作为证据”不存在逻辑关系。B项“张举之所以采取积薪烧猪的方法来查验证据,乃因当时的法律没有规定刑讯的程序”逻辑上也有问题,“刑讯的程序”与“查验证据的方法”两者非为一个层面的问题。C项已如前所述,该案“杀人者未受刑而伏罪”与“当时法律规定禁止使用刑讯的一般条件”没有逻辑上的因果关系。而D项中,“据状断之”的“状”非为状况、案情,而为证据,因此“张举在这个案件中对事实的判断体现了当时法律所规定的‘据状断之’的要求”就可以成立,张举根据证据处理该案。因此,ABC这三个选项不能成立,符合题目要求。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t9f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一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一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关于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说法,哪些是不正确的?()
下列哪些选项属于行政强制执行?()
某市工商局以某奶制品公司生产的酸奶细菌含量超标为由,责令该公司停止生产销售,并罚款30万元,没收违法所得。起诉期满后,奶制品公司拒不履行市工商局的决定。对此下列哪一项说法是不正确的?()
下列关于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的说法正确的是:()(1)行政处罚适用于有违法失职行为的国家公务员(2)罚款和没收财产都是对财产的强制执行方式(3)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都是行政机关对违法者实施的惩戒,两者并无实质的区别(4)某税务局对买卖股票逃避
张某因与李某有隙,将李某打成重伤。在公安机关对此故意伤害案侦查终结之后,人民检察院向同级法院提起公诉,同时,李某也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判决之后,李某认为赔偿数额太少,就民事部分提出上诉。检察院未提出抗诉,被告人也未提出上诉。请问,下列对该案件的处理方法的
上级人民检察院如果认为下级人民检察院抗诉不当的,可以如何处理?()
在第二审案件附带民事部分的审理中,第一审民事原告人增加独立的诉讼请求或者第一审民事被告人提出反诉,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如何处理?()
齐某驾驶车辆携带其在靶场购买的比赛和训练枪支10支返回其单位所在地乙市,途中被甲市公安局截获。公安局以齐某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涉嫌经营国家限制买卖物品为由,依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对齐某采取刑事拘留措施,并扣押了涉案枪支。次日检察院批准对齐某逮捕。后该靶场向公
人民法院在民事、行政诉讼过程中,造成损害须依法赔偿的“违法采取保全措施”是指:()
某地人民法院于2013年1月10日审理了一起故意伤害案,一审判决被告人黄某有期徒刑5年,判决宣告后,黄某没有当庭表示上诉。5日后,黄某突发脑溢血,陷入昏迷,入院救治,直到2013年2月28日才痊愈。3月10日,黄某向法院提出由于其在上诉期内突患重病,符合《
随机试题
女孩,6岁,突发腹痛1小时,以脐周为主,腹痛呈持续性,逐渐加重,发热,体温39℃,排正常大便1次。查体:患儿腹胀,全腹有明显压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消失。血常规白细胞19×109/L,中性粒细胞0.9。此患儿最适当的处理为
三权分立包括
急进型高血压时,增生性小动脉硬化及坏死性细动脉炎主要发生于
新孢子虫的终末宿主是()。
患者,女,44岁。月经紊乱一年多,阵发性潮热,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针灸时以
膀胱肿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
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快速路、主干道的道路设计年限为()。
2011年7月10日,东方公司收到投资者王华投入的一台不需安装的新机器,用于东方公司制造甲产品。投资合同约定:该机器作价50000元。假定不产生溢价,则东方公司收到该机器时应当编制的会计分录是()。
试述司法改革的意义。
A、慌慌张张B、丢三落四C、勤劳勇敢D、认真刻苦B根据“你的手机是不是又没带”这句话,可知女的平时爱落东西,所以选B。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