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简述清末礼法之争的焦点。
简述清末礼法之争的焦点。
admin
2018-12-12
78
问题
简述清末礼法之争的焦点。
选项
答案
礼法之争,是指在清末变法修律过程中,以张之洞、劳乃宣为代表的“礼教派”与以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围绕《大清新刑律》等新式法典的修订原则产生的理论争执。前者主张不能偏离中国传统,后者强调大力引进西方理论和制度,具体而言,法理派与礼教派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 其一,关于“干名犯义”条存废。“干名犯义”专指子孙控告祖父母、父母的行为。法理派从西方国家于编纂判决录时,于诬告罪中详叙办法,……不必另立专条”。而礼教派则认为“中国素重纲常,故于干名犯义之条,立法特为严重”,不能在新刑律中没有反映。 其二,关于“存留养亲”。沈家本等人认为,“古无罪人留养之法”“存留养亲”不编人新刑律草案,“似尚无悖于礼教”。礼教派认为,“存留养亲”是宣扬“仁政”、鼓励孝道的重要方式,不能排除在新律之外。 其三,关于“无夫奸”及“亲属相奸”等。礼教派认为“奸非”严重违反传统道德,故传统刑律予以严厉处罚。“亲属相奸”更是“大犯礼教之事,故旧律定罪极重”。新律中也应有专门规定。法理派则认为,“无夫妇女犯奸,欧洲法律并无治罪之文”。“此事有关风化,当于教育上别筹办法,不必编人刑律之中”。至于亲属相奸,“此等行同禽兽,固大乖礼教,然究为个人之过恶,未害及社会,旧律重至立决,未免过严”。因此依“和奸有夫之妇”条款处以三等有期徒刑即可,“毋庸另立专条”。 其四,关于“子孙违反教令”。礼教派认为,“子孙治罪之权,全在祖父母、父母,实为教孝之盛轨”。法理派则指出:“此全是教育上事,应别设感化院之类,以宏教育之方。此无关于刑事,不必规定于刑律中也。” 其五,关于子孙卑幼能否对尊长行使正当防卫权。礼教派认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子孙对父母祖父母的教训、惩治,最多像舜帝那样“大杖则走,小杖则受”,绝无“正当防卫”之说。法理派则认为,“国家刑法,是君主对于全国人民的一种限制。父杀其子,君主治以不慈之罪;子杀其父,则治以不孝之罪”,惟有如此“方为平允”。 “礼法之争”的结局是法理派的退让和妥协,但在客观上对传播近代法律思想和理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五章第一节中的清末修律中的“礼法之争”。这一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集中反映了中西方法律理念的冲突所在,故而无论哪种题型都可能考到,而法制史部分考论述题的可能性很小,因此以简答的方式全面理解是有必要的。就答题思路而言,中心当然是具体五个争议焦点及双方的对立观点,此外要注意在开始简单介绍“礼法之争”的定义,最后略加评价其结果和影响。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sZTa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法律硕士(非法学)综合课题库专业硕士分类
0
法律硕士(非法学)综合课
专业硕士
相关试题推荐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指出,其实,只有毫无历史知识的人才不知道:君主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不服从经济条件,并且从来不能向经济条件发号施令。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
我国《宪法》规定,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是公民一项光荣的义务
《开皇律》的历史蓝本是()
出租车司机杨某因救护临产孕妇闯红灯受到交警处罚。有评论认为,杨某载着孕妇闯红灯,属于情理之中的违法行为,虽然违法,但是出发点是好的。该评论意见的推理方式属于()
下列情形哪些是符合我国法律适用原则的()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第一层次本质的学说,以下不正确的是()
简述“天坛宪草”的特点。
简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主要内容。
随机试题
胫骨下1/3处骨折,愈合较慢的原因是()(2009年)
中署最常见的临床类型为
在三维空间中方程y2-z2=1所代表的图形是()。
保税仓库所存货物的储存期限为1年。经海关批准可以延长,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延期超过1年的,由_________审批。
下列关于各类期权的说法,正确的有()。
单位为了将本期与下期的会计记录分开,结账时一般划结账线,月结划单红线,年结划双红线。划线只在账页中的金额部分划线。()
甲公司向银行贷款,并以所持乙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用于质押。根据担保法律制度的规定,该质押设立的时间是()。
A、 B、 C、 D、 B题干图形均由多个小元素组成,优先考虑数素。但元素种类和个数均无规律,而题干元素独立存在且出现在多行或多列,考虑元素换算。观察发现,题干中若1○=2△,换算后图形中三角形的数量为3、4
最先揭开宗教改革“序幕”的是德国的()
低年级的学生倾向于把教师看做是父母的化身,高年级的学生则往往视教师为——。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