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公务员
在中国历史上,中国知识分子第一次大规模地对自己的本土文化予以审视开始于近代。这种审视表明:第一,本土文化第一次成为认识对象,上升为问题,因而不可能再沿着原有的运思方向自然进展。第二,这种认识是借助于“他者”进行的,古今问题由此变成中西问题。第三,不管认识结
在中国历史上,中国知识分子第一次大规模地对自己的本土文化予以审视开始于近代。这种审视表明:第一,本土文化第一次成为认识对象,上升为问题,因而不可能再沿着原有的运思方向自然进展。第二,这种认识是借助于“他者”进行的,古今问题由此变成中西问题。第三,不管认识结
admin
2015-07-22
75
问题
在中国历史上,中国知识分子第一次大规模地对自己的本土文化予以审视开始于近代。这种审视表明:第一,本土文化第一次成为认识对象,上升为问题,因而不可能再沿着原有的运思方向自然进展。第二,这种认识是借助于“他者”进行的,古今问题由此变成中西问题。第三,不管认识结果怎样,结论何如,都已是对中国本土文化的一种“反思”或“观照”,更是一种重新选择。第四,正是在中西文明对话的语境中,中国路径得以呈现了。
近代意义上的国学概念与外学相对应,正如其基本含义是本国固有一样,其理论初衷是彰显中国本土文化的民族性,旨在通过对中国本土文化的认同唤醒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和民族认同。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近代思想家认识到了民族存亡与本土文化之间的血脉相连,将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的自我认同和民族救亡联系起来。梁启超早在1901年率先最早明确提出了国粹概念。与此同时,他重视国学研究,成为中国近代国学的第一推手。
章炳麟是近代公认的国学大师,他的贡献不仅在于对语言文字代表的国学的具体研究,而且在于对国学民族性的彰显。通过庄子的“齐物论”,章炳麟反复告诫人们:在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的国粹,以此可以激动种性,增进革命道德。这表明,文化具有民族性,只有适合本民族的才是最好的;中国的本土文化就是中国人的精神命脉,是中国之所以存立的根基。
包括章炳麟在内的近代国学家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坚守表明了本土文化的立场。在他们看来,中华文明是一种有别于西方的独特的形态,这种文明形态在学习了西学之后可以继续存在下去。这正是从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到章炳麟都不约而同地对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尤其是先秦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予以比较的秘密所在。与此相联系,近代国学家都是“西学家”,除了严复大量翻译西方名著之外,梁启超较早就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以及研究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著作,为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到近代的康德、霍布斯、边沁、卢梭、孟德斯鸠、费希特和达尔文等众多西方哲学家和思想家所作的评传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章炳麟在大力宣讲国学的同时,翻译了有关西方社会学的著作。即使是被称为不通西文、不读西书的康有为也从日本翻译了大量西方思想。
然而,在弘扬国学以及对中西哲学进行比较的过程中,近代思想家着意突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相通、相合之处,有意无意地忽视中国文化的民族性、特殊性和地域性,对中国文化的个性认识不足,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二:
一是与西方文化相比的需要。近代国学从根本上说是面对“他者”以弘扬我者,中学在近代最大的“他者”是西学。为了与西学分庭抗礼,必须论证、比较中学与西学的优劣文野;要比较就要有可比性,尽管相同性和差异性一样都是中学与西学比较的前提,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处境却使近代思想家始终着眼于二者之间的相同性。之所以如此选择,原因在于:依据进化论的原则,文化具有先进与落后之分,西方文化属于资产阶级文化,中国文化属于封建文化,西方文化比中国文化先进,沿着这个思路,近代思想家的中西哲学、文化比较当务之急是寻找二者的相同性或相似性,而不是分辨其间的差异性,更遑论彰显中国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和特殊性了。
二是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都以中国战败而告终,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羡慕不已,这是近代思想家呼吁学习西方的文化动机。在这个背景下,肯定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通、相合有助于增强中国人的自信心。以西学实现中国的强国富民之梦体现了中国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和振兴中华的愿望,也在某种程度上诱发出中国人的文化自卑心理。
出于以上原因,近代思想家讲国学一面侧重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内部开发,一面采他山之石,与西方文化、佛教文化的互释成为主要的方法和途径。这样做的目的是证明中国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代表的世界文化相合、相通,其后果则是在与西方文化的相似、相通中夸大中国本土文化的普遍性和共性,而有意无意地遮蔽其民族性和个性。
综上所述,近代思想家对传统文化的定位以及文化重建始终交织着中学与西学的关系问题,这使
整个中国近代文化史、哲学史在某种程度上呈现为中学为主与西学为主的交替。
当下国学思潮的宗旨是重拾中国人对本土文化的信心,既是对近代国学的致意,又是对长期以来忽视传统文化的反省。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开始第一次大规模地审视本土文化,关于这种审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A、使得本土文化第一次成为认识对象,运思方向相对于原来或多或少地发生了改变
B、主要是借助于西学进行的,古今问题由此变成中西问题
C、可以视作是对中国本土文化的一种“反思”,只是这种反思对审视的结果和结论多有依赖
D、在对中国本土文化的重新认识中,使得中国路径得以呈现
答案
B
解析
“不可能再沿着原有的运思方向自然进展”表明运思方向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而不是或多或少的改变,A项错误。“不管认识结果怎样,结论何如”表明这种反思对结果和结论没有依赖,C项错误。“正是在中西文明对话的语境中,中国路径得以呈现了”为原文表述,D项不准确。“这种认识是借助于‘他者’进行的”,再结合“中学在近代最大的‘他者’是西学”,可知B项正确。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s9gl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行测题库选调生分类
0
行测
选调生
相关试题推荐
2010年高考揭榜时,各地高考状元再次进入大众视野,成为当季最受瞩目的“明星”。然而,一份调查报告显示,1977年至2008年32年间的1000余位高考“状元”中,没发现一位是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仅调查报告里的
对视恐怖症是指在与人对视时总感到紧张害怕,看人时总想着对方的眼神.总认为别人在盯着自己看。或在议论自己。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中符合该定义的是()。
据《咬文嚼字》编辑部透露,编制年度“十大流行语”是一项十分严肃的事,既要________到词语在当年的流行度,又要从语文伦理角度加以必要的________,选优汰劣,力争通过“十大流行语”向社会________正能量。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从古代经典《易经》所言“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到今天对中国梦的________的追求,中华民族5000多年辉煌历史积淀了________的文化,孕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学不厌精,即学习不仅要不讨厌那些________之理、________之作,________之论,而且要喜欢它,拥抱它,与之终生为伴。它们犹如书山中的宝玉,石可以铺路建楼,玉却更高一筹,能养人润人。故而,学不厌精,多多益善。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我们的生活里,有一段时光,这时青春的________成了记忆,夏日茂盛的回音在空中还隐约可闻。这时看人生,问题不是如何发展,而是如何真正生活:不是如何奋斗操劳,而是如何享受自己拥有的那宝贵的刹那;不是如何去________精力,而是如何________那
某市2009年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434.00亿元,比上年增长7.0%。实现农业增加值204.73亿元,增长7.0%。农作物播种面积1107.70千公顷(1661.55万亩),增长3.6%。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07.09千公顷(460.64万
根据《宪法》和《物权法》,下列自然资源中不专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是()。
一个民族的建筑有它自己的构造规则或组合方式,如同语言的“文法”。中国建筑就具有特殊的“文法”。我们的祖先在选择了木料之后逐渐了解了木料的特长,创始了骨架结构初步方法——中国系统的“梁架”。这以后他们发现了木料性能上的弱点。当水平的梁枋将重量转移到
鲁迅的本质精神是他对于中国社会、文化和中国人的深刻理解。只有理解了中国社会才能读懂鲁迅,而只有读懂了鲁迅才能理解中国社会。鲁迅与中国就是这样一种解不开的纠葛。他一生批判和挑战的【】哪一个个人,【】中国的一种文化传统,一种民族劣根性,一种社会状态。局
随机试题
骨盆骨折的并发症有
感觉的适应与感受性的变化密切相关。
胆囊动脉多来自
A.50g/dB.300mg/dC.4μg/dD.40g/dE.10μg/d低胆同醇饮食胆同醇摄入量应不超过
下列关于混合粉碎法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根据《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中的通用合同条款的规定,除专用合同条款另有约定外,在履行合同中发生()之一,应按照规定进行变更。
事前预控一般不包括()。
强行平仓的几种情形是()。
旅游者要求导游人员转递物品,尤其是贵重物品时,导游人员首先应()。
政府机构具有相对独立性,是指政府机构在实施行政管理行为时,可以不受任何制约,按自己的意志去行事。()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