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工程
黑龙江省某建筑场地为均质土层,其标准冻深为1.5m。当该土层属于下列( )情况时,即有可能产生较大的冻胀和液化。
黑龙江省某建筑场地为均质土层,其标准冻深为1.5m。当该土层属于下列( )情况时,即有可能产生较大的冻胀和液化。
admin
2016-07-06
64
问题
黑龙江省某建筑场地为均质土层,其标准冻深为1.5m。当该土层属于下列( )情况时,即有可能产生较大的冻胀和液化。
选项
A、地下水位在地面下1.5m处,土质为疏松饱和的粉土
B、地下水位接近地表,土质为饱和的密实细砂
C、地下水位接近地表,土质为饱和的黏土
D、地下水位很深,土质为密实的粉细砂
答案
A
解析
地下水位接近地表时,冻胀的只是其上的小部分土层;地下水位在地面下1.5m处时,一旦冻胀就会影响到其上部分。A项土质为疏松饱和粉土,更容易发生冻胀和液化。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s5cf777K
本试题收录于:
专业知识(上午)题库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分类
0
专业知识(上午)
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
相关试题推荐
在某水利工程中存在有可能产生流土破坏的地表土层,经取样试验,该层土的物理性质指标为土粒比重Gs=2.7,天然含水量w=22%,天然重度γ=19kN/m3,该土层发生流土破坏的临界水力比降最接近()。
某饱和软黏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的不排水抗剪强度cu=70kPa,如果对同一土样进行三轴不固结不排水试验,施加围压σ3=150kPa,试样在发生破坏时的轴向应力σ1最接近于()。
在饱和软黏土地基中开槽建造地下连续墙,槽深8.0m,槽中采用泥浆护壁,已知软黏土的饱和重度为16.8kN/m3,cu=12kPa,ψu=0n。对于图示的滑裂面,保证槽壁稳定的最小泥浆密度最接近于()。
土石坝下游有渗漏水出逸,在附近设导渗沟,用直角三角形水堰测其明流流量,实测堰上水头为0.3m,按《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60—1994)提供的计算方法,该处明流流量为()。
污泥作为农副业用途时,为防止致病微生物传播,常采用一定的处理方法加以杀灭,其中一种方法,处理后其污泥的气味比低热消毒法处理后的污泥淡,能耗为低热消毒法的1/50,它能改变污泥的胶体性能,减少胶体颗粒的负电荷,降低比阻,但无机成分不发生变化,而且它被认为是颇
某边长为10m的正方形基坑,在每个角布置一口降水井,井群符合潜水完整井稳定流条件,含水层厚10m,单井涌水量为75m3/d,渗透系数为5m/d,潜水井影响半径为90m。请问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一1999)计算时,基坑中心处地下水位降深
根据泥石流痕迹调查测绘结果,在一弯道处的外侧泥位高程为1028m,内侧泥位高程为1025m,泥面宽度22m,弯道中心线曲率半径为30m。按现行《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10027一2001)公式计算,该弯道处近似的泥石流流速最接近下列哪一个选项的
某建筑物阻尼比为0.05,结构自震周期为1.2s,场地位于8度烈度区,设计地震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建筑物采用浅基础,基础埋深为2米,基础宽度为2.6米,基底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压力为220kPa。场地地质资料为:非液化黏土层位于0~6
某重要性系数为1.0的岩石边坡工程,支护方式采用永久性锚杆挡土墙支护,锚杆倾角15°,采用单根钢筋,单根锚杆受到的水平拉力标准值为300kN,螺纹钢筋直径为16mm,钢筋与砂浆间黏结强度设计值为2.7MPa,锚固体直径为150mm,锚固体与土层间黏结强度特
某工程勘察场地地下水位埋藏较深,基础埋深范围为砂土,取砂土样进行腐蚀性测试,其中一个土样的测试结果见下表,按Ⅱ类环境、无干湿交替考虑,此土样对基础混凝土结构腐蚀性正确的选项是哪一个?()
随机试题
A.芳香化浊,辟秽理气B.益气养血,扶正祛邪C.软坚散结,祛瘀化痰D.和解祛邪,调和营卫疟母的治法是
频繁剧烈的呕吐不会出现的临床表现是
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是
根据失业的原因,失业分为()
简述脱机浏览。
自然数N是一个两位数,它是一个质数,而且N的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都是质数,这样的自然数有多少个?()
阅读以下两个实验并回答问题。实验一:给被试的双耳同时呈现两种材料,让被试大声追随一个耳朵(追随耳)听到的材料,但检查的却是呈现到另一耳朵(非追随耳)的材料,结果被试从非追随耳得到的信息很少。实验二:在实验中给被试呈现这样一类的字词材料:左耳(追随耳):
ALOHA网是一个报文分组( )网。
在广域网中,T1标准规定的速率为________。
某园区网采用OSPF路由协议,参与OSPF的网络地址是169.111.0.0/16,Cisco路由器的正确配置是()。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