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阅读关于“聚落与环境”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要求:“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材料二 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聚落与环境”的部分内容。 聚落与环境
阅读关于“聚落与环境”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要求:“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材料二 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聚落与环境”的部分内容。 聚落与环境
admin
2019-10-28
69
问题
阅读关于“聚落与环境”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要求:“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材料二 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聚落与环境”的部分内容。
聚落与环境
世界上的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有些人住在乡村,有些人住在城市。我们把人们的这些聚居地——乡村和城市,统称聚落。
乡村一般规模较小,主要有农村、牧村、渔村等不同类型。居住在乡村的人们一般从事耕作、放牧、捕鱼等生产活动。城市规模较大,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乡村和城市的景观有较大的差异(图4.12 )。
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来讲,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图4.13中列出了一些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条件。
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或河口、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则少有或没有聚落。
世界上的自然环境千差万别,聚落的形态也各不相同。有的聚落在平原地区聚集呈团块状(图4.14),有的聚落沿着河流、山麓、谷地等呈条带状(图4.15)。
——摘自某版本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
要求:
依据教学重、难点和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要点。
选项
答案
教学过程要点: 环节一: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世界各地不同城市和乡村的景观照片,让学生说一说这些景观的特点及他们对图示地区的了解。由此导入新课:人们的这些聚居地——城市和乡村,统称聚落;下面我们学习聚落与环境的内容。 环节二:新课讲授 ①比较分析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教师分别展示几幅城市和乡村的图片,让学生们观察这些图片中哪些是城市,哪些是乡村。 学生观察完图片后,填写下列表格: [*] 教师设问:先有城市聚落还是先有乡村聚落?如果先有乡村,它是怎样演变成城市的? 学生分组讨论城市的发展过程,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在学生讨论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乡村人口不断增多,居民点不断扩大而变成城镇;发展过程中,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较多的楼房,最终发展为城市。 ②探究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教师讲解:早期人类的生产能力和建筑水平比较低,因此,他们多居住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今天,位于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仍然是世界上聚落密集的地区,形成了较多的大城市。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北省省会——武汉为例,武汉发展的有利因素有哪些呢? 教师展示武汉发展因素示意图。(图略) 学生讨论后发表意见,之后师生共同总结:由此可见聚落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一般来讲,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的地区容易形成较大的城市。 教师讲解:聚落在长期发展中,往往形成了不同的聚落景观和建筑风格。我们通过下面不同环境下各区域的图片,探究聚落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教师展示四幅不同风格民居的图片。(图略) 针对图片,教师提问:环境是怎样影响不同民居的风格的? 学生讨论后发表意见。 教师总结并分析讲解每一种环境与该环境下民居风格的关系。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有特色的民居?它们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请举例加以说明。 学生纷纷联系实际生活,发散思维,讨论交流。 环节三:课堂练习、小结与作业 ①教师将备课时根据本课教学内容设计的练习题提供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部分试题进行作答。 ②师生共同对本节知识进行总结。 ③布置作业:搜索资料,分析环境除了影响聚落的形成、分布、建筑和形态外,还会对聚落产生哪些影响?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s5D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三段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关“硫及其化合物”的材料。材料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的内容标准: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材料二“硫的转化”一节位于鲁科版《化学1
一位化学教师在演示苯酚与Fe3+显色的实验时,不小心多加了一些FeCl3溶液,结果原本已经变成的蓝色又褪去了。问题:化学教学鼓励学生利用课程学习的知识去解释、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请你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应用苯酚与Fe3+显色这一性质。
案例:某教师按着如下教学设计组织学生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问题:本教学片段的教学效果不佳,试说明原因。
以燃烧的条件一课为例,分别制订此段内容的化学教学目标和化学实验教学目标,并讨论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某教师在期末考试中设计了一道关于实验室制取氯化铁的测试题,其中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不能用蒸发氯化铁溶液来制取氯化铁晶体?”不少学生的回答是“得不到氯化铁晶体”或“得到的是氧化铁”。问题:请教师简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的策略。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材料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认识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它们的转化关系。”材料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5》(人教
材料1: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生命和健康,然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教育体系,公民主要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大众媒体了解食品安全信息。而大多数食品安全问题都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
学段教学设计进行的工作中,要求编制()。
下列化合物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图中能出现三组吸收峰的是()。
下图为一种风力堆积地貌等高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该类地貌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省份是()。
随机试题
有关药物在脑内的分布,说法不正确的是
Today93%oftheIrishpopulationare______.()
某年夏季,某工地20余名工人晚餐吃炒米饭后约1~3小时,20余名工人中有10多名工人出现恶心、上腹痛、剧烈呕吐、腹泻等,不发热,首先应考虑的食物中毒是
(2008年)在热力学标准条件下,0.100mol的某不饱和烃在一定条件下能跟0.200g的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饱和烃,完全燃烧时生成0.300mol的CO2气体,则该不饱和烃是()。
下列属于一级动火作业的是()。
根据公司公开的财务报告计算披露的经济增加值时,不需纳人调整的事项是()。
Africanelephantshavebeenslaughteredatalarmingrateoverthepastdecade,largelybecausetheyaretheprimarysourceofth
在唐代文学发展史上,倡导新乐府运动的核心人物有()。
下列关于我国人大代表选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SpaceobservationEarlydaysFirsttelescope-startedthe【L11】________Galileo’stelescope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