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根据下面背景材料,回答第下列问题。 2015年3月,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17颗卫星。在发射之前,科学家就发射时间、设备安装、运行轨道等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论证,为其成功发射奠定了基础。 从哲学角度看,上述材料表明( )。
根据下面背景材料,回答第下列问题。 2015年3月,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17颗卫星。在发射之前,科学家就发射时间、设备安装、运行轨道等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论证,为其成功发射奠定了基础。 从哲学角度看,上述材料表明( )。
admin
2017-10-24
84
问题
根据下面背景材料,回答第下列问题。
2015年3月,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17颗卫星。在发射之前,科学家就发射时间、设备安装、运行轨道等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论证,为其成功发射奠定了基础。
从哲学角度看,上述材料表明( )。
选项
A、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有规律的
B、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创造性
C、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D、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意识的作用。材料中提到为保证发射成功,科学家就发射时间、设备安装、运行轨道等问题进行设计与论证,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创造性。C项说法过于绝对,D项说法错误,只有正确的意识才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A项属于无关选项。因此本题答案选B。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reR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要求教师培养公民的哪些地理素养?举例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地理素养的培养?
简述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评价”这一评价建议的理解。(提示:从学生的变化与发展和评价方式、方法等方面思考)
阅读关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要求:“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材料二人教版教科书中关于“
下图是北半球局部日照图,AC为晨昏线,纬线BC弧度为90°,只有此区域恰好为6日。据此回答1~2题。此时北京时间是()。
洋流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巨大的洋流系统促进了地球高低纬度地区之间的能量交换。下面左图是某海域8月份表层水温分布图。下面右图是北印度洋夏季风示意图。读图回答7—9题。2017年7月,一艘轮船在印度洋北部自孟加拉国向斯里兰卡航行。下列判断正确的
材料:桐庐中学的刘老师在讲解“气候资源与建筑”时,计划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1.光照与建筑图片展示:桐庐中学新校区效果图引导提问:体育场有何特点?为何要如此设计?学校周边街道走向如何?又是为什么?总结归纳:要保证
材料一填充图亦称空白图或暗射图。利用填充图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对地名及位置等进行记忆,熟悉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有助于学生理解地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填绘地图的能力。它是将地理知识通过教学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和知识的有效手段。在中
简述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的理解。
2008年当西方庆祝“哥伦布日”时,委内瑞拉前总统查韦斯却呼吁在美洲取消这个节日。他说,哥伦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侵略与种族灭绝的先锋。对上述举动理解正确的有()。①殖民活动给美洲带来了灾难②哥伦布的行为加强了世界联系③
日本的奈良城中有一条朱雀大街,此外还有东市、西市两个商业区,它仿照的是中国古代的哪个城市?()
随机试题
生产强度指的是某一台设备单位特征几何量的()。
毛泽东比较全面总结农业合作化运动基本经验的报告是()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关注的一个中心问题是_______。
下述工作中,属于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是()
在下列指标中,属于杜邦分析体系起点的指标是()。
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逻辑。这对于我们的启示是()。
下列名词与内容对应不一政的是:
2005年4月24日~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的草案有
设A为二阶矩阵,α1,α2为线性无关的二维列向量,Aα1=0,Aα2=2α1+α2,则A的非零特征值为______。
Completetheformbelow.WriteNOMORETHANTHREEWORDSAND/ORANUMBERforeachanswer.Reportonabandoned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