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下列关于民事纠纷解决的说法。正确的是:( )
下列关于民事纠纷解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dmin
2022-06-30
20
问题
下列关于民事纠纷解决的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A、民事诉讼在适用上优先于和解、调解和仲裁
B、纠纷主体一旦达成和解协议就不可以再进行诉讼
C、和解与调解没有严格的法定程序,仲裁和诉讼则有严格的法定程序
D、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民事纠纷解决方式的适用均须得到纠纷双方主体的一致同意
答案
C
解析
考查民事纠纷的解决方式。A项错误,民事主体可以通过其真实意思表示在和解、调解、仲裁及诉讼中具体选择何种纠纷解决方式,民事诉讼在适用上并不具有优先效力;B项错误,和解协议并不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如果纠纷主体对和解协议不满,其仍可以提起民事诉讼;D项错误,和解、调解和仲裁的适用需要体现纠纷主体双方的自愿性,但是诉讼属于公力救济方式,只需原告依单方意思表示依法提起诉讼即可。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r6H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二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二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哪些选项是1991年颁布实行的《民事诉讼法》(2007年修正)未作规定的制度?(2012年卷三77题,多选)
丙公司因法院对甲公司诉乙公司工程施工合同案的一审判决(未提起上诉)损害其合法权益,向A市B县法院提起撤销诉讼。案件审理中,检察院提起抗诉,A市中级法院对该案进行再审,B县法院裁定将撤销诉讼并人再审程序。关于中级法院对丙公司提出的撤销诉讼请求的处理,下列哪一
甲对乙享有10万元到期债权,乙无力清偿,且怠于行使对丙的15万元债权,甲遂对丙提起代位权诉讼,法院依法追加乙为第三人。一审判决甲胜诉,丙应向甲给付10万元。乙、丙均提起上诉,乙请求法院判令丙向其支付剩余5万元债务,丙请求法院判令甲对乙的债权不成立。关于二审
下列哪些是1991年颁布实行的《民事诉讼法》(2007年修正)规定的诉讼案件的审判程序?(2012年卷三84题,多选)
张某诉季某人身损害赔偿一案判决生效后,张某以法院剥夺其辩论权为由申请再审,在法院审查张某再审申请期间,检察院对该案提出抗诉。关于法院的处理方式,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0年卷三47题,单选)
关于法院与仲裁庭在审理案件有关权限的比较,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2年卷三85题,多选)
张兄与张弟因遗产纠纷诉至法院,一审判决张兄胜诉。张弟不服,却在赴法院提交上诉状的路上被撞昏迷,待其经抢救苏醒时已超过上诉期限一天。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5年卷三41题,单选)
甲公司因票据遗失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在公示催告期间届满的第3天,乙向法院申报权利。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2年卷三46题,单选)
甲诉乙人身损害赔偿一案,一审法院根据甲的申请,冻结了乙的银行账户,并由李法官独任审理。后甲胜诉,乙提出上诉。二审法院认为一审事实不清,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关于重审,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2014年卷三47题,单选)
关于民事案件的开庭审理,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2年卷三40题,单选)
随机试题
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曾写过一行不朽的警句,勉强译成中文便是:“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如果一行诗句可以代表一种诗派,我就愿举这行诗为象征诗派艺术的代表。因为它具体而又微妙地表现出许多哲学家所无法说清的意思。假使他把原诗写成了“我心里有猛虎
计算提取固定资产折旧的主要依据有()。
个人理财规划的目标是使个人与家庭财务状况更加合理,体现的是()。
()是企业最主要的日常生产性活动,即直接与企业生产、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相关的经济活动。
我国传统职业道德的精华包括()
20世纪70年代末,国家对劳动教养适用对象及时作了调整,下列哪种行为被列为劳动教养适用对象?()
考生文件夹中有工程文件sjt3.vbp。在窗体上有名称为Comb01的组合框,请设置该组合框的属性,使该组合框只能用于选择操作,不能输入文本。窗体上还有两个标题分别为“输入正整数”、“判断”的命令按钮。程序运行时在组合框中选中一项,如图5(A所示,单击“输
RecentsurveysshowthatJapaneseyouthhavebecomea"MeGeneration"thatrejectstraditionalvalues."Around1980many
LasVegasCommunityAssociation3850LasVegasBlvd.LasVegas,Nevada
HowmanyjobsarelikelytobelostatVieVitale?LaFaceannounceditisgoingto______.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