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甲乙丙三国均为南极地区相关条约缔约国。甲国在加入条约前,曾对南极地区的某区域提出过领土要求。乙国在成为条约缔约国后,在南极建立了常年考察站。丙国利用自己靠近南极的地理优势,准备在南极大规模开发旅游。根据《南极条约》和相关制度,下列哪些判断是正确的?(201
甲乙丙三国均为南极地区相关条约缔约国。甲国在加入条约前,曾对南极地区的某区域提出过领土要求。乙国在成为条约缔约国后,在南极建立了常年考察站。丙国利用自己靠近南极的地理优势,准备在南极大规模开发旅游。根据《南极条约》和相关制度,下列哪些判断是正确的?(201
admin
2015-08-06
58
问题
甲乙丙三国均为南极地区相关条约缔约国。甲国在加入条约前,曾对南极地区的某区域提出过领土要求。乙国在成为条约缔约国后,在南极建立了常年考察站。丙国利用自己靠近南极的地理优势,准备在南极大规模开发旅游。根据《南极条约》和相关制度,下列哪些判断是正确的?(2010年试卷一第78题)
选项
A、甲国加入条约意味着其放弃或否定了对南极的领土要求
B、甲国成为条约缔约国,表明其他缔约国对甲国主张南极领土权利的确认
C、乙国上述在南极地区的活动,并不构成对南极地区提出领土主张的支持和证据
D、丙国旅游开发不得对南极环境系统造成破坏
答案
C,D
解析
南极地区的法律地位是由“南极条约体系”确定的,条约规定各国冻结南极领土主权要求。这也是南极法律制度的核心,它有三层含义:一是不得解释为放弃原来的主张;二是不得创设任何主权权利;三是不得提出新的要求或扩大现有要求。
因此,甲国加入条约不意味着其放弃或否定了对南极的领土要求,A项错误。甲国成为条约缔约国也不表明其他缔约国对甲国主张南极领土权利的确认,因为南极条约不能创设主权,B项错误。同理,在南极建立了常年考察站也并不构成对南极地区提出领土主张的支持和证据,C项正确。
《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中规定,严格禁止“侵犯南极自然环境”,严格“控制”其他大陆的来访者,严格禁止向南极海域倾倒废物,以免造成对该水域的污染。议定书还规定禁止在南极地区开发石油资源和矿产资源。因此,丙国旅游开发不得对南极环境系统造成破坏。D项正确。注意,对于旅游,南极条约体系的态度是“控制”而不是“禁止”。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qjN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一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一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对于已经办理审批手续但未使用的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的处理,下列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下列有关法产生的主要标志的表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下列人员,不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罢免的是:()。
2005年6月,某县发生特大洪水,县防汛指挥部在甲村临时征用村东和村西的两块土地。其间实施的下列哪种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
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正在监狱服刑期间,有关其选举权的表述哪个是正确的?
中国甲公司与加拿大乙公司订立一份从中国出口食品450公吨的合同,规定2001年4至9月每月平均交货50公吨,即期信用证支付,来证规定货物装运前由出口口岸商品检验局出具船边测温证书作为议付不可缺少的单据之一。4月至6月交货正常,并顺利结汇。7月份因船期延误,
中国某土产进口公司与马来西亚某公司订立了由中国出口某项土产品到马来西亚的货物买卖合同,并订有在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的仲裁条款,在该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双方发生争议,马来西亚公司于是向马来西亚法院提起了以中国某土产进出口公司为被告的诉讼。对此中国公司提出
下列各项中属于义务性法律规则的有:
中国籍人李某2008随父母定居甲国,甲国法律规定自然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为21周岁。2009年7月李某19周岁,在其回国期间与国内某电脑软件公司签订了购买电脑软件的合同,合同分批履行。李某在部分履行合同后,以不符合甲国有关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年龄法律规
当国家企图指责一个人的行为并企图追究这个人的行为责任时,它必须是根据已制定出来的法的规则来作出这种指责和追究。该表述属于法的规则的哪一特征?
随机试题
TheAfarawaywegetfromBtheearth,theCthinnertheairDbecomes.
肱骨干骨折常见的并发症
心理测量主要依赖哪项进行()
下列证候,可见矢气酸臭的是
癫痫的临床特点有
在现金流量图中,横轴上方的箭线表示()。
下列关于证券公司违反《证券法》为客户买卖证券提供融资融券服务的处理措施中,正确的有()。Ⅰ.暂停或撤销相关业务许可Ⅱ.没收违法所得Ⅲ.处以非法融资融券等值以上的罚款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撤销任职资格
股东权益的市场增加值可以等于()。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坚持()的定位,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
[*]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