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财经
某企业生产中使用的A标准件既可自制也可外购。若自制,单位成本为6元,每次生产准备成本500元,每次生产准备时间需要2天,每日产量40件;若外购,购入价格是单位自制成本的1.5倍,从发出订单到货物到达需要3天时间,1次订货成本20元。A标准件全年共需耗用72
某企业生产中使用的A标准件既可自制也可外购。若自制,单位成本为6元,每次生产准备成本500元,每次生产准备时间需要2天,每日产量40件;若外购,购入价格是单位自制成本的1.5倍,从发出订单到货物到达需要3天时间,1次订货成本20元。A标准件全年共需耗用72
admin
2015-03-17
74
问题
某企业生产中使用的A标准件既可自制也可外购。若自制,单位成本为6元,每次生产准备成本500元,每次生产准备时间需要2天,每日产量40件;若外购,购入价格是单位自制成本的1.5倍,从发出订单到货物到达需要3天时间,1次订货成本20元。A标准件全年共需耗用7200件,储存变动成本为标准件价值的10%,假设1年有360天,设单位缺货成本为10元。企业生产每日需要的零件数量为
要求:
(1)若不考虑缺货的影响,判断企业应自制还是外购A标准件。
(2)确定企业当库存零件水平为多少时应进行生产准备。
(3)企
选项
答案
(1)自制 Q=[*]=4 899 Tc(Q)=[*]=1 470(元) Tc=7200×6+1470=44 670(元) 外购Q=[*]=566(件) Tc(Q)=[*]=509(元) Tc=7200×6×1.5+509=65309(元) 因为外购总成本大于自制总成本,所以,企业应自制A标准件。 (2)生产准备期内存货需要量及概率 [*] 年生产准备次数=7200/4899=1.47(次) 设B=0,R=2×(7200/360)=40(件) S=(42—40)×0.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qSoc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财务成本管理题库注册会计师分类
0
财务成本管理
注册会计师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关于产品生命周期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某国内汽车制造厂对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抱着乐观态度,除继续生产中等档次的车种外,在2009年开始生产高端越野车,希望吸引国内市场的高端消费者。在确定自身高端越野车市场的竞争力时,公司领导层认为应致力于形成现有和潜在顾客对本企业产品高端品牌的忠诚度,这也是竞争对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需要关注的主要风险有()。
下列风险管理技术中,主要进行定性分析的方法包括()。
分析企业运营风险,企业应至少收集与该企业、本行业相关的信息,其中包括()。
甲公司是一家钢铁生产企业。2015年上半年,甲公司把通过银行贷款取得的大部分技改项目基金投入股市。后来,由于政府宏观管理措施的出台和股市的暴跌,甲公司投入股市的资金无法收回。在上述案例中,甲公司面临的风险有()。
下列属于全球产品分部结构特点的有()。
甲企业是一家处于成长期的公司,该公司决定采用平衡计分卡来预测下一年度的绩效。在进行具体计量时,考虑的指标包括预期利润、主要顾客的收益率、市场份额、新客户开发率、工程进度完成率、在新工作中与顾客相处的时间等。从计量指标看,该公司利用平衡计分卡所考虑的非财务方
甲集团公司委托建筑施工单位为集团建造一幢现代大厦项目,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下列选项中属于工程项目需关注的主要风险是()。
甲公司最近拟上马一个新项目,但由于涉及新领域,其风险收益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甲公司决定通过以调查问卷方式向行业内若干专家进行咨询,收取意见,并在专家意见一致性基础上汇总得出结论,以控制项目的风险。下列关于甲公司采用的这种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有(
随机试题
膊扁桃体发育达高峰的年龄是
山茱萸的主治病证不包括()
曾某,女,1岁,面色苍白2个月。生后曾因青紫、窒息急救处理。母乳喂养,未添加辅食。4个月时测智力发育正常,以后发育呈倒退现象。查体:表情呆滞,四肢轻度震颤。检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80g/L。为明确诊断,应再做的辅助检查为
根据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的非流动负债包括应付()。
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情形需要纳税申报的有()。
何某为某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由于意外事故被法院宣告死亡,其16岁的儿子为合法的继承人,其妻黄某为其监护人,同时公司章程规定,自然人股东死亡的,其继承人年满18岁的,可以自然获得股东资格,不需要获得其他股东的同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用砂锅煮食物,食物煮好后,让砂锅离开火炉,食物将在锅内继续沸腾一段时间,这是因为:
可摘局部义齿中修复牙槽骨、颌骨和软组织缺损的部分是()。
《唐律疏议.名例律》规定:“诸二罪以上俱发,以重者论;等者,从一。若一罪先发,已经论决,余罪后发,其轻,若等,勿论;重者更论之,通计前罪,以充后数。”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该段文字反映了唐朝什么刑法原则?
中国工商银行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