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医学
A.双足骨显像 B.TOD(tail on the detector)位像 C.下胸椎和腰椎后斜位像 D.胸部前斜位像 E.双臂抬高胸部后位像 当常规骨显像显示下胸椎和腰椎病变,但病变的性质不明确时,需做
A.双足骨显像 B.TOD(tail on the detector)位像 C.下胸椎和腰椎后斜位像 D.胸部前斜位像 E.双臂抬高胸部后位像 当常规骨显像显示下胸椎和腰椎病变,但病变的性质不明确时,需做
admin
2018-09-19
66
问题
A.双足骨显像
B.TOD(tail on the detector)位像
C.下胸椎和腰椎后斜位像
D.胸部前斜位像
E.双臂抬高胸部后位像
当常规骨显像显示下胸椎和腰椎病变,但病变的性质不明确时,需做
选项
A、
B、
C、
D、
E、
答案
C
解析
当常规骨显像显示下胸椎和腰椎病变,但病变的性质不明确时,需做下胸椎和腰椎后斜位像或局部断层骨显像。当膀胱影遮盖了耻骨,特别是可疑耻骨有病变时,需做TOD(tail on the detector)位像。当常规骨显像不能辨别病灶来自肩胛骨或肋骨时,需做双臂抬高胸部后位像。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q17t777K
0
专业知识
核医学(345)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中级(师)
相关试题推荐
患者女,20岁。56kg。从五楼坠下,致右肱骨干、右股骨干、右小腿骨折,多处软组织挫伤。查BP50/30mmHg,HR135次/分,Hb88g/L,Hct26%。经输平衡液500ml、代血浆500ml后,送手术室。准备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患儿女,7岁。体重18kg,因腹痛、发热、频繁呕吐、少尿2天入院。体格检查:T38.5℃、BP102/65mmHg、HR124次/分;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呈嗜睡状;皮肤张力低、舌唇黏膜干燥。影像学检查与临床诊断:胆总管囊肿伴感染,拟行肝胆内引流术。
患者男,25岁。发作性呼吸困难6年,每年春季发作,发作前多鼻痒、打喷嚏、流鼻涕。发作时呼气带有哮鸣音。发作期查体:双肺满布哮鸣音。缓解期哮鸣音消失。下列哪种诊断可能性大
A.腹壁挫伤B.胰腺损伤C.脾包膜下血肿D.空腔脏器损伤E.后腹膜血肿患者男,50岁。左上腹撞伤伴腹痛4小时,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无血;体检:神志清,血压100/76mmHg,脉率88次/分,上腹部压痛明显,伴肌紧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
一车祸致肺挫裂伤患者,辅助检查结果提示:pH=7.30,PaCO2=40mmHg,PaO2=50mmHg,BE=一7.6mmol/L,FiO2=40%,Hb=75g/L,请问该患者氧合指数及换气功能如何
妊娠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产生是由于
A.超声仪有区分平行于声束的两物体的能力B.超声仪有区分垂直于声束的两物体的能力C.完成一个整周或波长所需的时间D.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E.超声系统可控制的最大能量与最小能量之比波长
瘢痕组织声衰减显著,这是由于
一患者超声发现:在眼玻璃体内有一蘑菇状实性肿物自球壁向前方突出,边缘清楚、规整,内部回声渐次衰减至球后壁时变为无回声区。病灶部位的脉络膜较周围部位回声低,表现为“脉络膜凹陷”伴继发性视网膜脱离超声检查本病有特异性表现,最小两以检出隆起的大小是
A、宽频带和数字化声处理B、单位时间成像速度C、探头外形D、电压大小E、显示器大小与细微分辨力有关的特性是
随机试题
下列用地中,必须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的是()。
下列生产安全事故中,不属于特别重大事故的是()。
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体的关系是( )。
下列各种筹资方式中,企业无需支付资金占用费的是()。
下列关于我国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叙述正确的是()。
(2012年山东.53)某单位依据笔试成绩招录员工,应聘者中只有÷被录取。被录取的应聘者平均分比录取分数线高6分,没有被录取的应聘者平均分比录取分数线低10分,所有应聘者的平均分是73分。问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分?()
注:图中数据为基于5级量表的得分,5分表示安全感最高,1分表示安全感最低。2007年我国农村居民的餐饮卫生安全感得分比城市居民高()。
Investmentinthepublicsector,suchaselectricity,irrigation,publicservicesandtransport(excludingvehicles,shipsandpl
假设在封闭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200+0.8(Y—T),投资函数为I=200-20r,政府购买和税收都是120,货币需求函数为L=Y一80r,货币供给是物价水平为2,请回答:使用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初始值,假设物价水平从2上升到4,会发生什么变化?新的均
WHO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