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既不放过一个反革命分子,也不冤枉一个好人”是哪次运动的精神?( )
“既不放过一个反革命分子,也不冤枉一个好人”是哪次运动的精神?( )
admin
2018-04-04
96
问题
“既不放过一个反革命分子,也不冤枉一个好人”是哪次运动的精神?( )
选项
A、“镇压反革命”运动
B、“三反”运动
C、“五反”运动
D、“文化大革命”
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主要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贯彻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和“既不放过一个反革命分子,也不冤枉一个好人”的精神。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psXi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历史学313题库学硕统考专业分类
0
历史学313
学硕统考专业
相关试题推荐
整理国故(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中国近代史真题)
《天下郡国利病书》(南京农业大学1999年中国通史真题)
新东方政策(华东师范大学1998年世界当代史真题)
国会请愿运动(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中国近代史真题)
红卫兵运动
法绍达事件
评析国民革命时期的国际形势。
维新政府
波士顿惨案
阿姆利则惨案
随机试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剂型作用速度最快的是()
当事人交换证据的时限是()。
甲公司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对其持有70%股份的境外经营子公司报表进行折算,该外币报表折算后资产合计为3200万元人民币,负债合计为2150万元人民币,所有者权益合计为981万元人民币,合并资产负债表上因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应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为(
外商投资旅行社应符合以下条件()。
《韩非子》中写道:“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日:‘吾盾之坚,物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日:‘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日:‘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以下议论与那位楚人一样犯有“自相矛盾”的错
全班46人去划船,共乘12只船,其中大船每船均坐5人,小船每船均坐3人,其中大船有几只?()
下列()不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有如下程序:#includeusingnamespacestd;classA{public:staticinta:voidinit(){a=1;}A(inta=2){i
下列程序执行后,输出的结果是()。intx=-5,y=0;while(++x)y++;cout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