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公务员
阅读古文,完成问题。 秋声赋 欧阳修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浙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纵纵铮铮,金铁皆呜;又如赴
阅读古文,完成问题。 秋声赋 欧阳修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浙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纵纵铮铮,金铁皆呜;又如赴
admin
2018-03-18
87
问题
阅读古文,完成问题。
秋声赋
欧阳修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浙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纵纵铮铮,金铁皆呜;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乎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
宣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黯然黑者为星星。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
(1)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文言文“阅读与鉴赏”的要求,确定《秋声赋》的教学目标。
(2)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某教师的《秋声赋》的教学过程设计。
研读文本、探究感悟
(一)摹秋之声
1.阅读课文第一段,请找出具体描写秋声的是哪些语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
作用?
提示:“初浙沥以萧飒……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作者用一连串的比喻,风雨声、波涛声、金属撞击声、夜行军的人马声等,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2.作者听到的声音是否有变化?找出并品味显示声音变化过程的字词。从这些字中,我们能发现秋声的变化过程有什么特点?
提示:有变化,从“初”“忽”“其触于物也”,我们初步体会到了作者所听到的“秋声”的变化之急、由小到大、由远及近、来势之猛、令人悚然。
3.听到这样的秋声,作者是怎样评价的?请从第二段中找出作者对秋声直接评价的语句。
提示:“噫嘻悲哉!此秋声也。”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此时的秋声,在作者的笔下,又多了一个特点:悲。
(二)绘秋之状
1.作者在对秋声直接评价的语句中,有关键性的字词解释秋声“悲”的原因吗?
提示:有“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中的关键词“故”。
原因:一个“故”字,说明上文讲明了作者觉得秋声悲的原因。
2.找出关键词语,将这部分概括一下,并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原因的?
(三)议秋之气
1.作者要写的是秋声,但为何又用了这么多的笔墨来写秋的典故,有何作用?
提示:秋的典故包括刑官、兵象、阴阳、五行、五音、十二律等。
PPt:秋的这种肃杀之气,古人也有种种说法,如《礼记》:“天地严凝之气,始于西南而盛于西北,此天地之尊严气也,此天地之义气也”。称秋气为义气,《礼记》云:“孟秋之月,征不义,戮有罪,严断刑,天地始肃”。
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可怜白发生。”
古代的“秋后问斩”等,可见在古人心目中,早已把秋与杀戮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提示:作者从各个方面极力铺陈,突出秋对万物的强大摧残力量,说明万物盛衰的自然之理,这是宇宙生成的哲学思考,写出了秋声中永恒的悲伤,为下文进入本文主题起了铺垫作用,从自然观(中国传统自然观或秋文化)的角度揭示秋声悲切的原因也使文章更具文化底蕴。把对秋声的描绘从感性形象上升到理性认识,为下文进入本文主题作了充分铺垫。
(四)抒秋之叹
1.请理清第三段的思路,能否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旨?
提示:
第一层:人生无尽的忧虑使人身心疲惫,耗损人的精力。(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
第二层:忧思力所不及、智所不能的事会使人快速老去。(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主旨:人事忧劳对人的伤害更甚于秋气对草木的摧残或人事忧劳甚于秋的肃杀,、
2.欧阳修由感自然而叹人生,想到人事忧劳甚于秋的肃杀,不禁一声长叹。你体味出欧阳修这声叹息背后有哪些丰富的意蕴?
提示:立足文本,还可联系《醉翁亭记》作者被贬滁州等经历、《伶官传序》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心劳形”等。
【问题】
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结合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和理念,找出该教学设计的一个缺点,并进行简要分析。
选项
答案
(1)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本文当中重要的实词、虚词。 ②学习欧阳修将无形的秋声转化为种种可见的视觉形象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 ①初读——整体感知,通过词语的解释,古今异义及活用的归类,把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②悟读——研习文本,理解文意。 ③议读——理清文章的思路,讨论文章所蕴含的情感。 ④赏读——多角度鉴赏文本,提高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养成热爱生活的情感,学习捕捉对自然万物、点点滴滴独特的审美感悟。 ②体味作者由秋声引发的人生感叹。联系背景,辩证看待其思想中消极的内容。 (2)该教学设计在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自身的情感体验性方面做得不够。 许多语文课文都是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叩问,是作者对所经历的生活及其心灵世界的独特情感体验的一种表达。这种蕴含在课文中的独特情感体验以及作者表达其情感体验的独特方式,是任何外在的“言传知识”传授方式所不能把握的,唯有借助于体验而把握,“因为以人为对象的文本,必须通过自身的体验,其中蕴含的知识才能得以内化与存储,更何况其中的不少知识是难以言传的,只有体验”。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的体验,这就要关注课文自身的情感体验性,而课文又与学生的时空距离太遥远,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更需要启发学生的心灵、调动学生的情感力量、激活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体验、领悟课文的情感内容、情感倾向和情感表达方式,从而实现对自我情感的净化与升华。 教师既要关注如何让学生敞开心灵,以开放的心境浸润在课文的文学作品中,自然而然地反思自己的人生经验,获得自己原初真实的感受、体验和感悟,还要引导学生多读经典的文章,并且常读常新,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去探索思索人生。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pW1q777K
本试题收录于:
中学语文题库教师公开招聘分类
0
中学语文
教师公开招聘
相关试题推荐
Astudentmusttreasurehistimeand______(吸收尽可能多的知识)tolayasolidfoundationforhisfuturecareer.
Forstudentseagertobeusefultosociety,______(没有任何地方的教育比大学里的更好了).
①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诗人笔下的“______”就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典型。②我们演讲时往往先说一番幽默风趣的“闲话”,以激发听众兴趣,为与听众的交流营造良好的环境______。③荒山造林,既能生产木材,又能保持水
户庭无尘杂,______。______,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和“语不惊人死不休”是哪两位诗人的自况?()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
①一幅地图,一张照片,一个动作,如果要通过电报或电话让对方了解,那是太不容易了。即便你有很强的表达能力,也很难说得清、道得周全。如果有这样一种通信方式,它能把写在纸上的字,以及活动的或静止的画面、景物从千里之外传送到你的面前,那你不就成了“千里眼”了吗?图
下列选项中,有三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的具体目标,下列要求不恰当的是()。
赏读诗文,可以得到一次灵魂壮游的感悟与启迪。我们可以和李白同攀蜀道,体验“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的动人心魄;可以和杜甫同登岳阳楼,感受“______,乾坤日夜浮”的雄浑阔大;可以和王维同行,于空山新雨后品味“明月松间照,______”的清新自然;还
随机试题
胆郁痰扰的审证要点不包括
A.柏油样黑便B.呕大量鲜红血可伴休克C.便血与呕血D.以便血为主,不呕血E.腹腔内大出血外伤脾破裂伴休克的临床表现
下列辅料中不属于不溶性骨架片的材料是()
甲状舌管囊肿最好发部位是
按照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的规定,证券公司应当自中国证监会出具无异议意见或做出批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决定之日起( )日内,完成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设立工作并开始投资运作。
银监会于2012年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中关于信息披露的要求,侧重披露()。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村夜唐.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秋夜宋.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这两首诗的意
有人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也有人说,“强调创新不利于规矩”,你怎么看?
考生文件夹下存在一个数据库文件“samp3.accdb”,里面已经设计了表对象“tEmp”,窗体对象“fEmp”,报表对象“rEmp"和宏对象“mEmp”。试在此基础上按照以下要求补充设计:(1)设置表对象“tEmp”中“姓名”字段为“必填字段”,同时设
YouhavebeenentertainedbyyourfriendGaoJiewhenyoustayedinBeijingonvacation.Writealettertohim.Yourlettershou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