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下列是“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的部分内容,请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将两种溶液连通时,溶质分子会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往清水中滴一滴蓝墨水,清水很快就变为蓝色,这就是扩
下列是“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的部分内容,请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将两种溶液连通时,溶质分子会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往清水中滴一滴蓝墨水,清水很快就变为蓝色,这就是扩
admin
2020-10-28
71
问题
下列是“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的部分内容,请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将两种溶液连通时,溶质分子会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往清水中滴一滴蓝墨水,清水很快就变为蓝色,这就是扩散。物质进出细胞,既有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也有逆浓度梯度的运输,称为主动运输。此外还有其他运输方式。
被动运输
物质顺浓度梯度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作自由扩散。离子和一些较大的分子如葡萄糖等,不能自由地通过细胞膜。镶嵌在膜上的些特殊的蛋白质,能够协助葡萄糖等一些物质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作协助扩散。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作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胞吞和胞吐
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首先是大分子附着在细胞膜表面,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这种现象叫胞吞。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这种现象叫胞吐。
要求:
设计上述材料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选项
答案
①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及特点;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逐渐形成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的能力;逐渐形成运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②教学重点 小分子和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大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胞吞和胞吐。 ③教学难点 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概念及区别。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ojW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训练导致机体功能状况不良的晨脉水平是()。
O2和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有两种,它们是()。
乒乓球发球技术一般由抛球、挥拍触球两部分组成,下列有关其说法正确的有()。
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属于体育范畴的是()。
造成关节脱位的主要原因是()。
靶心率就是锻炼时应采用的运动强度所对应的心率范围,运动时的心率如果处于靶心率的范围内就说明运动强度适宜,发展心肺耐力的靶心率等于()。
为了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提高锻炼的效果,在锻炼中,我们应遵循的原则的有()。
达尼格夫曾指出:“教学过程的动力,就是教学过程中提出的学习和实践任务同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智力、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这说明体育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应注意()。
若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铲除,则稻田生态系统将发生的变化是()。
随机试题
有关锐利度和模糊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胶片未经曝光而显影加工处理后产生的密度称
A.温胆汤B.桑杏汤C.止嗽散D.清气化痰丸E.半夏白术天麻汤患者风邪犯肺,症见咳嗽咽痒,微有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治疗应选用
A、可待因B、喷他佐辛C、二氢埃托啡D、美沙酮E、吗啡常用的吗啡和海洛因成瘾者脱毒治疗时的替代药物是( )。
关于环氧树脂涂料的性能,说法正确的有()。
建筑结构材料中,石灰的技术性质主要包括()。
甲公司2015年度实现净利润3.50万元,流通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500万股,优先股100万股,优先股股息为每股1元,如果2015年末普通股的每股市价为20元,则甲公司的市盈率是()。
甲公司持有A、B、C三种股票,在由上述股票组成的证券投资组合中,各股票所占的比重分别为50%,30%和20%,其β系数分别为2.0、1.0和0.5。市场收益率为15%,无风险报酬率为10%。A股票当前每股市价为12元,刚收到上一年度派发的每股1.2元的现
劳动法律行为应当符合的基本要求是()
WheredidHarryspendhisholiday?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