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甲于1990年10月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无期徒刑,2004年3月被假释。2006年5月,甲通过互联网得知某单位有钢材销售后,与乙商量,要乙扮作自己的助手,携带款项前往洽谈生意。在甲与该单位谈判中,乙一直在场。经谈判,双方签订合同,合同约定,甲预付货款总金额30
甲于1990年10月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无期徒刑,2004年3月被假释。2006年5月,甲通过互联网得知某单位有钢材销售后,与乙商量,要乙扮作自己的助手,携带款项前往洽谈生意。在甲与该单位谈判中,乙一直在场。经谈判,双方签订合同,合同约定,甲预付货款总金额30
admin
2022-10-18
82
问题
甲于1990年10月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无期徒刑,2004年3月被假释。2006年5月,甲通过互联网得知某单位有钢材销售后,与乙商量,要乙扮作自己的助手,携带款项前往洽谈生意。在甲与该单位谈判中,乙一直在场。经谈判,双方签订合同,合同约定,甲预付货款总金额30%后,可提走合同项下的全部钢材,余款待甲提走货物后一星期内支付。甲按合同支付了15万元预付款,提走了价值50万元的钢材。钢材到手后,甲、乙与丙谈判销售钢材,丙对钢材来路表示怀疑,甲不得不说出实情。最终,丙支付30万元现金买下了该批钢材。甲分给乙3万元后潜逃。案发后,乙被抓获,主动提供了甲的藏匿地点,使公安机关顺利将甲抓获归案。
请根据刑法规定和刑法理论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甲的假释考验期是多少年?假如甲因其骗取50万元钢材的行为被判处12年有期徒刑,对甲应如何决定执行的刑罚?
选项
答案
甲的假释考验期为10年。对甲应当撤销假释,将甲诈骗罪(旧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在假释考验期内所犯的合同诈骗罪(新罪)所判的刑罚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nyAa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基础课题库专业硕士分类
0
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基础课
专业硕士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关于抢夺罪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甲借到M国探亲的机会滞留不归。一年后甲受雇于N国的一个专门收集有关中国军事情报的间谍组织,随后受该组织的指派潜回中国,找到其在某军区参谋部工作的战友乙,以1万美元的价格从乙手中购买了3份军事机密材料。对甲的行为适用的处理是()。
甲是某化妆品牌的代理商,其在朋友圈发布状态:“发现新型菌种,能够清除痘印,荣获国家特级专利!诚聘代理!”并配有销售业绩截图。乙系在校学生(20周岁),不顾亲友反对,以全部学费进够大量产品,无奈滞销。学期临近,乙为缴纳学费,欲出售手机、电脑各一与室友丙,丙不
乔某与甲法律图书专营店签订图书买卖合同,约定:乔某应当于2017年8月8日支付全部书款,书店应当于2017年9月8日交付全部图书。此后,乔某于2017年8月8日付款一半,并且将图书买卖合同的债权转让给付某,通知了书店。基于本案事实,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合同法》第39条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
2014年4月1日,甲乘坐海东航空某航班前往日本,途中飞机失事,但是无法找到甲的尸体。2014年4月10日,当地公安机关发布声明:本次空难,无人生还。3天之后,甲的妻子申请宣告甲死亡。2014年4月12日,法院发布寻人启事,2014年7月12日,公告期满,
甲收到乙通信公司短信,内容为:本公司为您提供实时天气预报服务,每月收费5元,如不接受此服务,请回复“N”。甲看后未予理睬。后甲发现乙公司向自己收取了该费用,遂要求返还。甲与乙公司之间的天气预报服务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72条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代理行为有效。”请运用民法原理分析:(1)表见代理的概念和构成要件。(2)规定表见代理制度的意义
下列职位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有()。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存在的缺陷表现在()。
随机试题
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符合平等尊重要求的是()。
MCS-51系列单片机扩展外部存储器时,有一个I/O口作为低8位地址和数据线的分时复用口,此:I/O口是()
以下对于激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无论哪一类收益性物业的管理,基本包括以下()内容。
权属审核一般采用()。
货币主义者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 )。
关于明确胜任特征目标的说法错误的是()。
审计按其范围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
Anyonebreakingtheruleswillbeaskedtoleave______.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