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医学
【适应证】 1.抽液检查,以确定积液性质及病原。 2.大量积液有压塞症状时,放液治疗;化脓性心包炎穿刺排脓。 3.心包腔内注射药物。 【禁忌证】 1.出血性疾病。 2.如抽出液体为血液,应立即停止抽吸,并严密观
【适应证】 1.抽液检查,以确定积液性质及病原。 2.大量积液有压塞症状时,放液治疗;化脓性心包炎穿刺排脓。 3.心包腔内注射药物。 【禁忌证】 1.出血性疾病。 2.如抽出液体为血液,应立即停止抽吸,并严密观
admin
2014-01-11
117
问题
【适应证】
1.抽液检查,以确定积液性质及病原。
2.大量积液有压塞症状时,放液治疗;化脓性心包炎穿刺排脓。
3.心包腔内注射药物。
【禁忌证】
1.出血性疾病。
2.如抽出液体为血液,应立即停止抽吸,并严密观察有无心包压塞征象出现。
【准备工作】
1.向病人说明穿刺的目的。并嘱病人穿刺时勿咳嗽或深呼吸。
2.器械准备:心包穿刺包、手套、治疗盘(棉签、碘酊、乙醇、胶布、局部麻醉药)。如需心包腔内注射药物,应同时准备。
【操作方法】
1.病人取半卧位。
2.可任选下述三个部位之一穿刺。
(1)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外心浊音界内1~2cm处,沿第6肋骨上缘向背部并稍向正中线刺入。如膈肌较低,可以从第6肋问刺入。此法最常用。
(2)在剑突和左肋弓缘所形成的夹角内,穿刺针与胸壁成30°角,向上穿刺可进入心包腔下部与后部。
(3)如心浊音或心影向右扩大较显著,可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刺入。此法有伤及乳房内动脉之危险,故需特别谨慎。
3.用碘酊、乙醇进行常规皮肤消毒。解开穿刺包,戴无菌手套,并检查穿刺包内器械(注意穿刺针是否通畅),铺无菌孔巾。
4.在穿刺点用2%普鲁卡因从皮肤至心包外层做局部麻醉。
5.用止血钳夹住穿刺针后的橡皮胶管。左手固定穿刺部位局部皮肤,右手持无菌纱布包裹的穿刺针,由麻醉部位刺入。在心尖部进针时,应使针自下向上,向脊柱并稍向心脏方向缓慢刺入;在剑突下进针时,应使针与腹壁成30°~40°角,向上、向后并稍向左进入心包腔后下部。待感到针头阻力消失时,则表示已穿过心包外层,并可见针头有与心脏搏动同步的震动,此时应固定穿刺针。
将30mL注射器套于针座的橡皮管上,助手松开橡皮管上的止血钳。缓慢抽吸液体,当针管吸满后,先用钳子将橡皮管夹住,再取下针管以防空气进入。
6.将抽出液体分盛于两个试管中,以供检验。
7.术毕,拔出针头。局部盖消毒纱布后用胶布固定。
【问答】
当麻醉不佳,心包穿刺因疼痛刺激或神经反射引起休克时,应怎样处理?
选项
答案
应立即停止抽液,让病人平卧,必要时静脉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或0.1%肾上腺素0.3~0.5mL。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m8z3777K
0
临床基本技能操作
基本技能
内科三基
相关试题推荐
死胎的常见原因不包括
应用超声诊断羊水过少的标准为羊水指数低于
女,36岁,进行性痛经。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已3年,曾用药物保守治疗无效。现痛经加剧,经量更多。血红蛋白78g/L,体质明显下降。妇科检查:子宫颈光滑,宫体前位、活动、增大,如孕2个月大小,有高低不平的结节感,质硬,有压痛;附件未及。考虑诊断为(
28岁妇女,不孕,经期腹痛5年。经前1~2日开始腹痛,经后逐渐消失。妇科检查:子宫大小正常,后倾,粘连;双侧卵巢均有直径约6cm的囊性肿块;阴道后穹隆处有小紫蓝色结节,双侧子宫骶韧带呈串珠状增厚。根据上述症状及体征,应考虑的诊断是()
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下列体征中早期心衰的征象是()
简述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止血措施。
女,29岁,在山区足月分娩。第二产程延长而送地区医院。查体:胎膜已破,产瘤大,先露平坐骨棘,胎心消失,遂行穿颅术,手术顺利,送病房休息。终因第二产程长,胎头在产道中压迫过久而发生尿瘘。这种尿瘘发生的时间是()
颅内压增高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是以下疾病的共有征象
A、心包囊肿B、畸胎瘤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恶变可能_______。
随机试题
设L是A(1,0),B(0,1)之间的直线段,则I=____________
文件系统的多级目录结构是_____。
临时使用土地限期一般不超过()年。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 )是最基本的控制方式之一。
下列对川剧的表述正确的是()。
法国教育家涂尔干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某些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由此可看出涂尔干强调教育应()。
大学生进行9天野营拉练,晴天每天走32千米,雨天每天走25千米,一共走了274千米,则拉练期间雨天的天数是:
一项产权的基本内容包括()。
Solongasteachersfailtodistinguishbetweenteachingandlearning,theywillcontinuetoundertaketodoforchildrenthatw
马可-波罗(MarcoPolo)是来自意大利的著名旅行家。他于1275年到达元朝(theYuanDynasty)的首都。从那时起他在中国游历17年,访问了中国的许多城市。回到意大利后,马可·波罗与他人合作,写下了《马可-波罗游记》(TheTrave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