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某老师在化学测验中设计了这样一道试题,并对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辉铜矿(Cu2S)可发生如下反应:2Cu2S+2H2SO4+5O2=4CuSO4+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中只有硫元素被氧化.氧元素均
某老师在化学测验中设计了这样一道试题,并对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辉铜矿(Cu2S)可发生如下反应:2Cu2S+2H2SO4+5O2=4CuSO4+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中只有硫元素被氧化.氧元素均
admin
2017-08-15
63
问题
某老师在化学测验中设计了这样一道试题,并对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辉铜矿(Cu
2
S)可发生如下反应:2Cu
2
S+2H
2
SO
4
+5O
2
=4CuSO
4
+2H
2
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中只有硫元素被氧化.氧元素均被还原
B.还原剂是Cu
2
S,氧化剂是H
2
SO
4
和O
2
C.氧化产物只有CuSO
4
,还原产物只有H
2
O
D.当1 mol O
2
发生反应时,Cu
2
S失去4 mol e
-
【考试结果】有12%的学生误选C为正确答案。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正确的答案是什么?
(2)如果要你讲评本题,你教给学生的正确解题思路是什么?
(3)试对学生误选C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
选项
答案
(1)D。 (2)除了硫元素以外铜元素也被氧化,氧元素也不是均被还原,只有部分被还原,A错;还原剂是Cu
2
S,氧化剂只有O
2
,无H
2
SO
4
,B错;根据氧原子数判断,还原产物除了H
2
O还有CuSO
4
,C错;按照化学计量数反应时,5 mol O
2
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0e
-
,当1 mol O
2
参加反应时,Cu
2
S失去4 mol e
-
,D正确。 (3)学生误选C的原因可能是看到被氧化的Cu和S,都出现在反应产物CuSO
4
中,而忽略了CuSO
4
中的氧元素部分来自O
2
的还原。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lDP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案例:楚老师在高一年级“音乐鉴赏”模块的教学中发现,一部分学生接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音乐素质总体较好.而另一部分学生则不甚理想,有的甚至连简谱都不认识,于是老师将音乐课改为小组学习的形式,每个小组由音乐素养高低不同的学生混合组成,同时将“鉴赏”模
一首歌曲由“起承转合”四个乐句构成,下列哪一个选项符合其中“合”的功能?()
学生在学习歌剧《白毛女》选段《北风吹》和《扎红头绳》课之后,接下来的环节。哪一项符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中“增强创造意识”这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下列对复调音乐描述不正确的是()。
阅读案例,回答问题。一堂音乐课上,当全体同学随着《青春舞曲》欢快的旋律跟唱时,忽然从教室的角落里发出一句不和谐的声音,全班哄堂大笑。原来是班上一个经常爱捣乱的男孩发出的声音。这个男孩平常喜欢拿着手机在走廊里播放音乐并放声大唱,个人行为习惯也不是很好。
“作于1804年至1806年间,是一首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作品,激烈的矛盾冲突、顽强的斗争精神等典型的贝多芬风格在此一览无余,充分表现出作曲家成熟时期的思想情感。评论家们将这首乐曲比作‘火山的爆发’‘花岗石河床中的熔岩’”,以上描述的是下列哪部作品?(
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课堂上,教师播放了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等少数民族的音乐片段让学生聆听感受,有学生突然提出:“老师,那同时期外国的音乐作品是什么样的风格特点呢?”教师没有直面该生提出的问题,只是说:“你们把课本上内容掌握清楚就行
下列选项不属于歌曲的音乐主题结构形态的是()。
民歌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歌曲艺术,《沂蒙山小调》《嘎达梅林》《对鸟》分别属于我国哪些地区的民歌?()
图中谱例中,“▼”符号下的音符实际演奏时值等于()。
随机试题
腹痛、腹泻,右下腹压痛,伴乏力、消瘦,最可能的诊断是近期曾生食螃蟹,出现脓血便,最可能的诊断是
四生丸的组成药物不包括
患者,男,45岁。素有高血压病史,现眩晕耳鸣,面红头胀,腰膝酸软,失眠多梦,时有遗精或性欲亢进,舌红,脉沉弦细。其病机是
风湿热感染的病原体是
铲运机不适宜在下列各项中()等情况下使用。
尼克博克将对外直接投资区分为“进攻性投资”与“防御性投资”,其中,防御性投资是由()所决定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种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李剑农《中国古
教科书的构成除了目录、课文外,还可以包括()。
irrigationanddrainage
负责解释执行JavaScript代码的是(44)。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