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医学
【适应证】 1.各种白血病诊断。 2.有助于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等血液病的诊断。 3.诊断部分恶性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骨髓转移肿瘤等。 4.寄生虫病检查,如找疟原虫、黑热病病原体等
【适应证】 1.各种白血病诊断。 2.有助于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等血液病的诊断。 3.诊断部分恶性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骨髓转移肿瘤等。 4.寄生虫病检查,如找疟原虫、黑热病病原体等
admin
2014-01-11
109
问题
【适应证】
1.各种白血病诊断。
2.有助于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等血液病的诊断。
3.诊断部分恶性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骨髓转移肿瘤等。
4.寄生虫病检查,如找疟原虫、黑热病病原体等。
5.骨髓液的细菌培养。
【禁忌证】
血友病者禁做骨髓穿刺。有出血倾向的病人,操作时应特别注意。
【准备工作】
器械准备:骨髓穿刺包,手套,治疗盘(碘酊、乙醇、棉签、胶布、局部麻醉药等)。需做细菌培养者准备培养基。
【操作方法】
1.穿刺部位:髂前上棘后1~2cm处。
2.病人仰卧。
3.消毒穿刺区皮肤。解开穿刺包。戴无菌手套。检查穿刺包内器械。铺无菌孔巾。
4.在穿刺点用1%普鲁卡因作皮肤、皮下、骨膜麻醉。
5.将骨髓穿刺针的固定器固定在离针尖1~1.5cm处。用左手的拇指和示指将髂嵴两旁的皮肤拉紧并固定。以右手持针向骨面垂直刺入。当针头接触骨质后,将穿刺针左右转动。缓缓钻入骨质。当感到阻力减少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内直立不倒时为止。
6.拔出针心,接上无菌干燥的10mL或20mL注射器,适当用力抽吸,即有少量红色骨髓液进入注射器。吸取0.1~0.2mL骨髓液,作涂片用。如作骨髓液细菌培养则可抽吸1.5mL。若抽不出骨髓液,可放回针心,稍加旋转或继续钻入少许,再行抽吸。
7.取得骨髓液后,将注射器及穿刺针迅速拔出。在穿刺位置盖以消毒纱布,按压1~2分钟后胶布固定。迅速将取出的骨髓液滴于载玻片上作涂片。如做细菌培养,则将骨髓液注入培养基中。
【问答】
骨髓取材做细胞学检查。抽吸骨髓液多少量为恰当?
选项
答案
抽吸0.2mL为恰当,因为抽吸过多,骨髓液将被血液稀释。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k5z3777K
0
临床基本技能操作
基本技能
内科三基
相关试题推荐
诊断绒毛膜癌最主要的手段是()
侵蚀性葡萄胎转移的最常见部位是()
滴虫性阴道炎的典型临床表现是()
37岁,第2胎16周妊娠,做家务劳动后感胸闷气短,近1周夜间经常咳嗽、咯痰不能平卧。查体:心率120次/分,心界向左扩大,心尖区可闻Ⅲ级收缩期杂音,双肺底闻及小水泡音,双下肢水肿(+)。最适宜的处理是()
妊娠期心脏病孕妇死亡的主要因素是()
对角径为耻骨联合上缘到骶岬上缘中点的距离。()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何处产生?妊娠多少周血清浓度达高峰?
胎儿脐静脉、脐动脉、动脉导管于出生后分别闭锁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封闭伤口B、胸膜腔闭式引流术C、剑突下开窗术D、粗针头作胸膜腔穿刺E、宽胶布固定胸壁严重的闭合性气胸处理采用
男性,30岁,从三楼跌下左腹部跌伤,左6、7、8肋骨骨折,脾破裂、肠破裂。入院时精神紧张,T38.5℃,面色苍白,肢端冰冷,脉搏细速,P110次/分,血压130/100mmHg,尿量减少。该病人的休克状态应属于:()
随机试题
患者女,56岁。因左侧乳房外上象限癌肿行左侧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手术顺利,术后一般情况良好。需要指导病人进行患肢功能锻炼。请问:你将如何指导病人进行术后患侧肢体的功能锻炼?
在胶剂生产中下列属于浓缩收胶的操作有
男,28岁。阵发性心慌3年,每次心慌突然发生,持续半小时至3小时不等。本次发作时心律齐,200次/分,按摩颈动脉窦心律能突然减慢至正常,心电图QRS波形态正常,P波不明显。诊断为
[2005年第30题;2009年第29题]已知平面简谐波的方程为y=Acos(Bt—Cx),式中A,B,C为正常数,此波的波长和波速分别为()。
挑阳台为悬臂结构,必须安全可靠,挑出长度常取()m。
以下有关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目前在进行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时,所使用的各种传输介质中,下列介质施工难度最大的是()。
数学式y2=x>10在VB中应表示为()。
Theethicalbehaviorrefersto______.InPara.4,theword"Rusken"mostprobablymeans______.
Aswehaveseen,thefocusofmedicalcareinoursocietyhasbeenshiftingfromcuringdiseasetopreventingdisease—especially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