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知道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推广,了解苏联的改革与变化。 材料二: 课文摘录: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当选为苏共中央第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知道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推广,了解苏联的改革与变化。 材料二: 课文摘录: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当选为苏共中央第
admin
2019-10-09
37
问题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知道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推广,了解苏联的改革与变化。
材料二:
课文摘录: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当选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开始对斯大林时代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调整和改革。
政治上,批判个人崇拜,加强民主和法制,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
经济上,大胆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减少中央集权,增加地方自主权,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
经济领域的改革首先从农业开始。赫鲁晓夫上台后,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增加国家对农业的投资,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改革劳动报酬制度,扩大集体农庄规模,改革农业计划管理制度,放松国家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1954—1958年农业产值平均增长9.2%,1958年集体农庄的社员平均劳动报酬比1953年增长了82%,但赫鲁晓夫的农业政策缺乏科学性、一贯性,使改革效果在前期比较明显,后期大为减弱。1958—1964年间,粮食生产平均增长率仅为3.2%,特别是1963年粮食大减产,迫使其恢复粮食配给制。
赫鲁晓夫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对后来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由于政策上的连续失误和一些不切实际的提法,给苏联党和国家带来了许多问题。
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选项
答案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采取情景导入法进行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赫鲁晓夫在玉米丰收之后手拿玉米喜笑颜开的图片,请学生观看并描述图片的内容。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并描述。 教师活动:进一步追问,赫鲁晓夫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后大力推行改革,图片反映的是他在推广大规模种植玉米的运动。那么,除了种植玉米运动,他还提出哪些改革措施,他为什么要进行改革?顺势导入本课。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凝神、起兴、点题”的作用。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背景 教师活动:展示关于苏联改革前经济发展的材料,这些材料反映了苏联怎样的经济发展情况,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并思考。 教师活动:归纳总结,苏联自建立后至1950年,工业生产发展迅速,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愈益明显,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下,社员生产积极性不高,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低;国家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 【设计意图】史料教学法的使用能够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知识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 (二)内容 教师活动:展示有关赫鲁晓夫改革内容的表格(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请学生阅读教材,完成表格。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填写表格。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小字部分,继续提问,赫鲁晓夫改革重点在经济方面,对斯大林模式做了不少的变动,但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存在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通过对比和归纳,指出赫鲁晓夫改革存在的不足。 教师活动:归纳总结,全盘否定斯大林,容易造成思想混乱;经济改革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仅靠加大农业投入、扩大耕地面积等办法不能解决苏联农业发展的实际问题,改革不久农业问题更加严重;改革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在改革开始后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跟进。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表格归纳概括的方式,将所学内容化繁为简,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 (三)评价 教师活动:播放有关赫鲁晓夫的纪录片片段,请学生思考如何看待“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这句话。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自由交流探讨5分钟,之后小组代表发言谈理解。 教师活动:归纳总结,赫鲁晓夫破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对当时苏联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的不合理环节进行改革和调整,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所以说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但他没有打破社会主义传统观念的束缚,对于苏联所处的社会主义阶段缺乏科学的认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在执政后期也同样犯了个人崇拜的错误,所以说他“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 【设计意图】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观点中交锋和碰撞,既有利于点燃思维的火花,又有利于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采用问答法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作业: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后搜集有关赫鲁晓夫的资料,制作一张人物手抄报。 【设计意图】开放式的作业设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在实践中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k4x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焦耳定律”的内容要求为:“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焦耳定律,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材料二义务教育九年级物理某版本教科书“焦耳定律”一节
案例:下面是某教师在讲授平面镜成像之前,了解和评价学生对上一节课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的教学片段。教师: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首先,第一个问题:什么叫反射?学生1:光遇到水面、玻璃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
案例:下面是某位教师在讲授“大气压强的存在”的教学片段。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那么气体内部有压强吗?我们来看一些实验现象。将硬纸片放在装满水的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让学生猜想会出现什么现象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初中物理某教材“汽化和液化”一节中“观察塑料袋”的演示实验如下:如图3.3—1,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热水中。你会看到什么变化?从热水
案例:初中物理“声音”的一段课堂教学实录如下:师:请大家把手放在自己的声带上,说一句话,看看有什么感觉?生:感觉到声带在振动。师:大家敲打一下桌上的音叉,看看有什么现象?生:音叉在抖动。师:通过上
匀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规定向里的方向为正,磁感强度B随时间t变化规律如图甲所示,在磁场中有一细金属圆环,圆环平面位于纸面内如图乙所示,令I1、I2、I3分别表示oa、ab、bc段的感应电流,f1、f2、f3分别表示金属环对应感应电流时其中很小段受到的安培力
透明材料做成一长方体形的光学器材,要求从上表面射入的光线可能从右侧面射出,那么所选的材料的折射率应满足()。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压强”的内容要求为:“通过实验,理解压强。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材料二义务教育八年级物理某版本教科书“压强”一节,关于“探究影响压力
初中物理某教科书“熔化和凝固”一节中的演示实验如下:任务:(1)简述熔化和凝固的概念。(2)根据上述材料,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片段。
案例:初中物理“杠杆”的一段课堂教学实践如下:师:杠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种工具,在很久之前人们就对杠杆有所认识并加以利用。大家来看这幅图片,图片中古埃及人民就在利用杠杆来搬运石块。大家说为什么人们要利用杠杆来搬运石块,而不是用
随机试题
①一些不法网站,不仅悄无声息地污染网络空气,甚至还借助互联网诱导青少年犯罪②比起看得见的危险,网络危害有时往往看不见,难察觉③有人将互联网比作一片信息森林,但不能忽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④因此,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进行严格监管很有必要⑤尤需引起注
设[x]表示超过x的最大整数,,则()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具有战略性的目标,而采取的资源共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创竞争优势的联合行动被称为【】
现场控制是由于管理者具有有限的理性,以及变化莫测的环境对前馈控制的一种补充形式,下列哪项与之不符()
甲杀人后将凶器忘在现场,打电话告诉乙真相,请乙帮助扔掉凶器。乙随即把凶器藏在自家地窖里。数月后,甲生活无着落准备投案自首时,乙向甲汇款2万元,使其继续在外生活。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道砟储存应符合()规定。
下列行为不属于行政处罚的是()。
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其主要表现在五四运动()
在文件系统块的一致性检查时,检测程序构造一张表,表中为每个块设立两个计数器,一个跟踪该块在文件中出现的次数,一个跟踪该块在空闲表中出现的次数。假设系统有16个块,检测程序通过检测发现表(28)状态下的文件系统是一致的。
Morethanfiftyyearsago,theUnitedNationsdeclaredthatliteracyisabasichumanright.It’sveryimportantfor【B1】______th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