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以下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一组材料: 材料1 1979—1991年市场化改革的过程,可划分为三个小阶段: 1979—1984年,是经济调整与改革的起步阶段,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其重点是农村改革,核心是解散人民公社、农村全面实行家庭
以下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一组材料: 材料1 1979—1991年市场化改革的过程,可划分为三个小阶段: 1979—1984年,是经济调整与改革的起步阶段,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其重点是农村改革,核心是解散人民公社、农村全面实行家庭
admin
2019-01-25
73
问题
以下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一组材料:
材料1
1979—1991年市场化改革的过程,可划分为三个小阶段:
1979—1984年,是经济调整与改革的起步阶段,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其重点是农村改革,核心是解散人民公社、农村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则处于试点、探索阶段,创办了经济特区,对国企放权让利,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与经济责任制。
1984—1988年,是推行全面经济改革的阶段,改革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成为主要形式,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从宪法上确认与保护了私营经济,国有企业探索了租赁制、股份制,新工人实行合同制,颁布《企业破产法》,价格管理由过去的调整为主改为放开为主,农产品生产由统购改为合同定购。
1988—1991年,这一阶段的主线是治理整顿、维护稳定。在微观层面上,市场化程度仍在提高,定量票证逐步消亡,非公有制经济仍在以各种形式发展。1990年底上海、深圳成立了证券交易所,1991年底已有14家上市公司,1991年中国第一支B股向海外发行,等等。
1992年之后中国市场化改革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这一时期,市场化水平有了迅速提高。放开粮价、汇率并轨、分税制出台、颁布公司法、合同法等。1997年之后国企改革进入最后攻坚阶段,我国的市场化改革正不断向纵深发展。
摘自《瞭望》1999年第39期
材料2
①改革以来,我国大幅度减少指令性计划,总体上实行指导性计划。目前,已全部取消了农业生产领域的指令性计划,工业指令性计划产品也由1980年的120种减少到目前的12种,仅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4.1%。
摘自《瞭望》1999年第39期
②三种价格形式在各类商品定价中的比重
②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经济学史专家安格,麦迪逊的计算结果,中国的GDP总量占世界GDP总量,1952年为5.2%,1978年为5.0%,1995年这一比重超过11%。这是因为 1978—1995年期间,中国GDP平均增长率上升为7.49%,而世界GDP平均增长率下降为2.7%。
摘自《瞭望》1999年第39期
③我国谷物、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以及钢、煤、水泥、化肥、电视机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发电量、棉布、化学纤维产量居世界第二位;茶叶、大豆、甘蔗、产量居世界第三位;糖、原油产量分别居世界第四、五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上的排名已经上升到第七位。
根据《瞭望》1999年第39期资料整理
④改革开放这二十年,告别了“大锅饭”,告别了凭票供应,告别了缺衣少食的贫困年代,中国人民的生活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1949年到199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44元增加到2162元,提高了48倍,其中最近这二十年,就增加了2028元。城里人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迅速提高, 1949年年人均现金收入不足100元,1957年达到254元,1978年提高到343元。1998年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425元,扣除物价因素,最近这二十年实际增长2.2倍。
摘自《瞭望》1999年第35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说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2,概括我国经济运行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3)从材料3总结经济体制改革给我国发展带来的变化。
(4)综合材料1,2、3,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以及为什么选择这一目标。
选项
答案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到城市、从微观到宏观、从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改革。 (2)我国经济运行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市场开始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3)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迅速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选择这一目标,是因为市场经济能够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是发展生产力的有效形式。
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给定材料,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从理论上进行归纳和总结。
第一问,结合材料1。材料已明确指出,我国的改革性质是“市场化改革”,即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变革。但这种改革不是也不可能一步到位,而是逐步展开的。具体而言,其特点是丛农村到城市、从微观到宏观、从易到难的循序渐进。
第二问,结合材料2。材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指令性计划的减少,二是市场调节价格已经成为各类商品价格的主要部分。由此可见,我国经济的运行已从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绝大多数产品的生产已由市场调节,说明市场开始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第三问,结合材料3。材料说明了三个问题:一是我国GDP和人均GDP的快速发展,是我国生产力提高的集中表现;二是我国综合国力提高;三是反映了人民生活方面的重大变化。综合这三个问题,表明我国的生产力发展了,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
第四问,综合材料1、2、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为什么选择这一目标,这是因为,与计划经济相比较,市场经济能够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性,它是发展生产力的有效形式。选择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调整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使之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市场经济能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有效形式。选择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调整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使之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ik64777K
0
考研政治
相关试题推荐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面临着许多严重的困难和一些紧迫的问题。这对于刚刚执掌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是新的严峻考验。主要是
党的十五大在深刻总结所有制结构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践充分证明,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具体体现在
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
江泽民对“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概括为
近日。先进的4D打印浮出水面,除了拥有3D打印的“长宽高”立体三维结构,4D打印还新增加了一个维度,叫做“时间”,这意昧着,4D打印出来的东西,不再只能以固定的形态存在,而是可以根据设定的时间,在一定条件的触发下,自动发生形状的改变。4D打印技术的出现表明
我国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方针是()
《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的是()
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
随机试题
________是指市(地)级以上机关从下级机关公开择优选用内设机构公务员的一种人员选拔制度。
患者,女,28岁,形体消瘦,性情急躁,近日胁痛口苦,纳呆泛恶,目黄溲赤,苔黄而腻,脉弦数。前医用大柴胡汤治疗无效,应改用
工程项目的特征有()、()、()、()、()、()。
质量检验的主要方法有( )。
招标人在国际招标业务中既可选定中标人也可宣布招标失败,进而拒绝全部投标。()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完备的协助开户制度,并履行如下职责( )。
下列关于律师事务所从业人员个人所得税的陈述,不正确的是()。
下列旅游经营者中,属于履行辅助人的有()。
Windows网络体系,在其中层(大致与OSI的二、三、四层对应)支持多种协议,不包括:
InSeptember,inBritain,youmayseealotofbirds【C1】______onroofsandtelegraphwires.Thesebirdsareswallows.Theyare【C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