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以汉、唐、宋为例论述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的消长变化
以汉、唐、宋为例论述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的消长变化
admin
2018-11-22
66
问题
以汉、唐、宋为例论述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的消长变化
选项
答案
宰相制度正式形成于秦朝三公制度的设立,终结于明太祖罢中书省及丞相的举措,延续1600余年,是中国历史上影响至深的一项制度。 1.西汉初年延续秦制,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是百官之长,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由于宰相的权力极大,这就与皇权产生了矛盾。汉武帝时期的宰相大都被其杀害,他便是通过这样一种不断更换丞相的措施来消解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汉武帝后来设立“中朝”,由皇帝身边较低级的官吏和侍从人员组成,在宫内办公,是决策机构,凌驾于以宰相为首的外朝之上,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2.东汉建立后,刘秀成立尚书台,作为总揽国家政务的中枢权力机构,包括丞相在内的三公九卿只是受命办事,形成“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之职,备员而已”的局面,三公只有经过皇帝的恩准加“录尚书事”才能参与中书决策。这就大大削弱了相权,极大地强化了皇权。 3.唐朝前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同为宰相,一起在门下省的政事堂共议国政。中书主起草诏令,门下主审议政令,是决策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负责贯彻各项诏敕和政策。三省互相分工,共同对皇帝负责,这就大大分化了相权。 4.唐后期,三省宰相制逐渐被翰林院和枢密院所取代,中枢权力逐渐转化到翰林学士和枢密使手中。唐宪宗时期,翰林学士的草诏权被固定下来,翰林院成为设置于内廷的正式决策机构,而外廷的中书省只能起草一些不太重要的文书。宪宗又设枢密使一职,以宦官二人充任,负责为皇帝传宣诏令,承受外廷表奏。这样宰相的权力就微不足道了。 5.北宋建立后,在中央大力分割宰相的权力。不但在宰相之下添设“参知政事”作为副相,而且以枢密使分取宰相的军权,以三司使分取宰相的财权。经过这番改革,本来“事无不统”的宰相,只剩下了有限的权力。这样皇帝便可以总揽大权、操纵自如了。 从汉朝到宋朝,总的来看,皇权与相权的消长变化的趋势是,相权不断削弱,而皇权则得到了不断强化。这有利于抑制权臣飞扬跋扈的局面,但同时也造成了皇权太过于集中而难以被约束的状况。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iWWi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历史学313题库学硕统考专业分类
0
历史学313
学硕统考专业
相关试题推荐
达尔文提出的生物进化论学说的基础是()。
论废除科举对中国近代变迁的影响。
斯巴达型奴隶制
印度列国时代时出现了16个国家,其中大部分是王国,只有少数的共和国,下列属于共和国的是()。
“文化大革命”以后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部宪法,恢复设立国家主席和副主席,任恢复后的第一任国家主席的是()。
【《帝国诏书》】
1516年,法国国王同罗马教皇签订了协约,规定国王有权任命教会的高级神职,有权向教士征税,该条约是()。
阅读下列摘自1787年美国宪法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各州对其他各州的公共法案、记录和司法程序,应给予完全的信赖和尊重。国会得制定一般法律,用以规定这种法案、记录和司法程序如何证明以及具有何等效力。 材料二:本宪法所规定的立法权,全属合众国的国
斯巴达克起义
随机试题
患者女,68岁。1个月前因摔伤致右肩关节脱位,予以手法复位。现仍感四肢疲乏无力,形体虚弱,肌肉酸软,纳差食少,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本病为损伤后的何种证型
我国古代城市的里坊制一直延续到【】
不属肱骨干骨折手术绝对适应证的是:
一位研究者选择100名新生儿黄疸患儿,同时在该院选择了100名未患此病的新生儿,然后查阅婴儿母亲的妇科和分娩记录,以确定产前和分娩中的各种暴露因素,该方法属于
若企业亏损可免征()。
一般而言,下列筹资方式中,资金成本最高的是()。
为有效完成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必须完善的基础工作不包括()。[2012年11月二级真题]
()是所有权中带有根本性的一项权能。
要使资本结构达到最佳,应使()达到最低
ForeignLanguageStudyinAmericaAlmost7millionstudents【T1】______intheUnitedStates【T2】______.Eachstate【T3】______for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