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试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
试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
admin
2013-06-13
63
问题
试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
选项
答案
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揭开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课程结构方面: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农村中小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2)课程标准方面:制定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 (3)教学过程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4)教材开发与管理方面: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完善基础教育教材管理制度,实现教材的高质量与多样化。 (5)课程评价方面: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 (6)课程管理方面: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7)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方面: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有效、持续的师资培训计划;教师进修培训机构要以实施新课程所必需的培训为主要任务,确保培训工作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进行。 (8)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方面:贯彻“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建立课程教材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
解析
本题出自“教育学原理”第七章“课程”第(四)条“课程改革”之第3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本题旨在考查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对于此问题首先要回答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相关常识。主要包括课程改革的时间、文件名称,改革的背景,然后分别回答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iIfi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教育学311题库学硕统考专业分类
0
教育学311
学硕统考专业
相关试题推荐
关于认知一目的说的说法正确的有()
1913-1914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
在测量研究中,研究被试在测验项目上的反应行为与测验所测的被试潜在特质之间的关系的心理测量理论是
持有阶段论的心理学观点包括
培养儿童自制力的关键时期是()
某研究以运动员掷铁饼的距离作为其“耐久力”的指标,作为因变量该指标存在的问题是
我国学者吴天敏、许政援对儿童言语发展从新生儿的发音起一直到3岁进行记录分析研究,这种研究方式属于()
李明在阅读书籍的时候使用自己已经掌握的内容帮助自己理解书中的内容,并力图使之能够指导自己的工作,这在布鲁纳看来属于的学习过程是()
在内隐理论中包含了“认知投入”成分的是哪个年龄的智力内涵?()
随机试题
罪犯入监登记表填写的内容是什么?
A.除有中毒症状外,可能有少尿B.除有中毒症状外,常发生转移性脓肿C.除有中毒症状外,血培养阳性D.出现苦笑面容E.肢体有“胀裂样”疼痛破伤风()
若溶液的浓度是百分浓度时,吸收系数则是
通常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电磁辐射的监测频次是在正常工作时段上,每个监测点监测( )。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规定,危化品的危险性分级与危险控制程度分析用A*=lgB1*作为危险源分级标准,某企业存有一处液氨储罐群,经过危险性分级判定A*=2,则此群液氨储罐应划定为()重大危险源。
甲股份有限公司为注册地在上海市的一家上市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其20×2年至20×6年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业务资料如下:(1)20×2年12月12日,甲公司购进一台不需要安装的设备,设备取得成本为409.5万元,另发生运输费1.5万元.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
()的出现标志着现代证券组合理论的开端。
殷墟
世界上最早实行宪政的国家是______。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