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甲、乙分别在山上伐木,为图方便各自将伐下的原木从山上滚下,不料其中一根木头砸伤了山下的行人丙,且无法确定是谁推下的这根术头。丙的损害应由( )。
甲、乙分别在山上伐木,为图方便各自将伐下的原木从山上滚下,不料其中一根木头砸伤了山下的行人丙,且无法确定是谁推下的这根术头。丙的损害应由( )。
admin
2017-10-16
68
问题
甲、乙分别在山上伐木,为图方便各自将伐下的原木从山上滚下,不料其中一根木头砸伤了山下的行人丙,且无法确定是谁推下的这根术头。丙的损害应由( )。
选项
A、甲、乙承担按份责任
B、甲、乙承担连带责任
C、甲、乙、丙分担
D、丙自已承担
答案
B
解析
共同危险行为,是指二人以上实施危及他人人身或者财产安全的行为并造成损害后果,不能确定实际侵害行为人的情况。共同危险行为需要具备以下构成要件:(1)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2)每个人都单独实施完成了危险行为,行为彼此之间无关联或者结合关系;(3)每个人都具有独立的过错,彼此之间无意思联络;(4)不能确定是谁的行为造成了损害后果。根据《侵权责任法》第10条的规定,二人以上实施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不能确定具体侵权人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本题中,甲、乙分别在山上伐木,各自将伐下的原木从山上滚下,甲、乙单独实施了可能造成损害后果的危险行为,甲、乙的行为之间无关联也无结合关系,甲、乙都有过错,且无意思联络。其中一根木头砸伤了丙,无法确定是谁推下的这根木头,即无法确定谁的行为造成了损害后果。甲、乙是共同危险行为,承担连带责任,B选项正确。
本题中,丙被砸伤,没有任何过错,也不是丙故意造成了损害,不应由丙自己承担损害,也不应由甲、乙、丙分担损害,丙不承担任何损害责任。C、D项错误。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12条的规定,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能够确定责任大小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承担按份责任的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损害后果必须同一,即由数个行为的结合导致同一损害后果。但是本题中甲、乙的行为并没有结合,所以不是无意思联络的多数人侵权,甲、乙不应承担按份责任,A选项错误。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gACa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基础课题库专业硕士分类
0
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基础课
专业硕士
相关试题推荐
抵押期间,抵押财产毁损、灭失或者被征收等,抵押权人可以就获得的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等优先受偿。这体现了担保物权的()。
某事业单位负责人甲决定以单位名义将本单位资金150余万元贷给另一公司,所得高利息归本单位所有。甲虽未牟取个人利益,但最终使本金无法收回。关于该行为的定性,下列哪几种是可以排除的?()
王某与有夫之妇李某勾搭成奸,李因受丈夫责骂,与王某中断了关系,王怀恨在心。某日下午,王将李某骗至自己住处将其杀害,当晚又潜入李家将其丈夫杀死。王某的行为属于刑法中的()。
检察员甲在承办一起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件的审查起诉工作时,接受一名本应被提起公诉的犯罪嫌疑人的家属5万元贿赂后弄虚作假,致使检察机关对该犯罪嫌疑人作出了不起诉决定。甲的行为()。(2011年单选14)
下列案件中,适用返还原物的情形有()。
下列选项中,属于事实认识错误的情形有()。
2007年5月,甲向乙借款10万元。同年10月,乙要求甲在2008年l0月1日前还款,甲同意。后甲未按期还款。2008年11月1日,甲请求乙将还款期延长一年,乙未同意。因甲迟迟未还款,乙拟提起诉讼。本案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点是()。
以下有关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下列协议中,应由我国合同法调整的是()。
随机试题
P型半导体中的少子是_________。
化学结构为的药物为
A、πB、2πC、3πD、π/2B利用偶函数在对称区间的积分公式得原式=2,而积分为圆x2+y2=4面积的,即为.π.22,从而原式=2.π=2π。另一方法:可设x=2sint,dx=2costdt,则,计算解为π。
砌筑1m3标准砖墙,在确定标准砖的净用量时使用的方法是()。
应记入“坏账准备”账户贷方的有()。
企业所得税是指国家对境内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依法征收的一种税,它是国家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重要手段。[2008年5月二级真题]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法国印象画派的代表画家有()。
牙内吸收(internalresorption)
下列关于宋朝法律形式的表述,正确的是()。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