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自考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这是一种( )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这是一种( )
admin
2022-09-09
28
问题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这是一种( )
选项
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C、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在认识论上,唯物论都是反映论,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论的反映论都是机械的。旧唯物主义不懂得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把主体看作单纯的有生命的存在物,把客体看作消极的认识对象,这样认识就被理解为主体对客体的直观的照镜子式的反映。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fsAR777K
本试题收录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公共课分类
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公共课
相关试题推荐
我国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式。首先成立的是【】
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社会矛盾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依据是什么?
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在我们这样的东方大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伟大的胜利。但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决
为什么说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原则?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我国逐步形成了关于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其中最主要的是【】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是这样一种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在被研究现象出现和不出现的两个不同场合中,如果其他情况均相同,只有一个情况不同,它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场合中存在,而在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场合中不存在,那么这个唯一不同的情况就与被研究现象之间有因果联系。求异法也叫
分析下列反驳的结构,指出其中被反驳的论题和反驳方法。有人说形式逻辑也有阶级性,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如果形式逻辑有阶级性,那么历史上和现实中就应当有农民阶级的形式逻辑与地主阶级级形式逻辑之分、无产阶级的形式逻辑与资产阶级的形式逻辑之别,然而事实并非如
随机试题
“可信性效果”
退休工人技师老蔡取得的四项收入中,属于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免税收入的是()
鼻骨侧位摄影时与胶片或IP板、平板探测器垂直的是
成本法估价中的建筑物折1日等于建筑物重新购建价格减去()。
某建设项目计算期10年,其中建设期2年。项目建设投资(不含建设期贷款利息)1200万元,第一年投入500万元,全部为投资方自有资金;第2年投入700万元,其中500万元为银行贷款,贷款年利率为6%。贷款偿还方式为:第3年不还本付息,以第2年末的本息
关于《聊斋志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根据加涅的学习分类,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作出不同的反应,这种学习是()
Theanti-GMlobbydoesnotcampaign______GMhumaninsulinbecausethebenefitstopeoplewithdiabetesareobvious.
Ifcostscontinueto______,thestatewillnotbeabletoaffordthisschemeforlong,anditwillbecomeunpopular.(2013年10月中国科
Competitionwithresearchinuniversitiesisveryharmfultoteaching.Therefore,itwouldbemuchmorebeneficialtoteachingt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