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工程
案例 某化工厂位于某市开发区,占地3.3×104m2。厂区东面1 km是国道,东面1.5 km是条河流;南面0.5 km是大片农田;西面0.5 km和1 km处分别有2家化工厂;北面紧邻一条公路,1 km处是一个城镇,3 km处是一条高速公路。该厂主要
案例 某化工厂位于某市开发区,占地3.3×104m2。厂区东面1 km是国道,东面1.5 km是条河流;南面0.5 km是大片农田;西面0.5 km和1 km处分别有2家化工厂;北面紧邻一条公路,1 km处是一个城镇,3 km处是一条高速公路。该厂主要
admin
2021-09-27
81
问题
案例
某化工厂位于某市开发区,占地3.3×10
4
m
2
。厂区东面1 km是国道,东面1.5 km是条河流;南面0.5 km是大片农田;西面0.5 km和1 km处分别有2家化工厂;北面紧邻一条公路,1 km处是一个城镇,3 km处是一条高速公路。该厂主要生产各种黏合剂,现场储存有大量的危险化学品和大量待运成品,其中丙烯腈是一种重要原料。
该厂准备开展一次应急响应的通信功能演习。策划的演习方案如下:
演习时间为当年3月31日。估计演习当天的天气情况是晴,最高气温17 ℃,最低气温6 ℃,风向北风,风力3~5级。事故应急指挥中心设在办公楼内。演习地点设在办公楼北面的一片空地,空地的北面和东南面分别有2个出口。演习计划将盛有丙烯腈的储罐运到这片空地,但是为了防止演习发生意外事故,储罐只剩余约1/5体积的丙烯腈。
演习导演人员将储罐阀门打开,让丙烯腈流出并聚集在储罐的围堤内,与空气接触后,迅速产生刺激性蒸气。储罐附近有3名工作人员因吸入有毒蒸气而昏倒在地,不省人事,另1名工作人员在昏倒前成功报警。工厂其他工人闻到刺激性气味后,立即纷纷从东南出口自行逃离工厂。启动应急预案后,厂长立即向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环境保护局2个主管部门报警。
为增强演习的效果,演习前开展培训,重新复习工厂的应急预案,让所有人员了解在紧急情况下自身的责任,并且知道自己在演习过程中应该向谁汇报、对谁负责。此外还就演习的程序、内容和场景开展全员培训。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请结合此次事故演练,指出此类事故应急恢复阶段应做的主要工作。
选项
答案
此类事故应急恢复阶段应做的主要工作有: (1)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 (2)与指挥人员进行信息沟通,汇报事故现场情况。 (3)人员清点与撤离。 (4)对现场解除警戒和交通管制。 (5)对事故现场和事故受伤人员进行善后处理。 (6)对事故情况展开调查。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fkx5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化工安全生产专业实务题库中级安全工程师分类
0
化工安全生产专业实务
中级安全工程师
相关试题推荐
将一些区域确定为限制开发区域,并不是限制发展,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这类区域的(),实现科学发展。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单方面转移款项主要包括移民转移款项、(),政府无偿援助、赠款,政府向国际组织缴纳的行政费用等。
影响总需求变动的因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政府控制的主要政策变量,另一类是外生变量。其中,政策变量又分为货币政策和()
“十二五”时期,优化对外贸易结构,要发挥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优化贸易()
根据一定的经济理论,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实际经济统计资料进行计量分析,以预测未来和规划政策,是规划编制的()
国际贸易政策的具体措施有()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把大幅度降低()作为约束性指标。
为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我国城市建设是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
财政政策的导向功能的作用形式有()。
当实行最高限价时,市场会出现()等现象。
随机试题
未取得驾驶证的学员在道路上学习驾驶技能,下列哪种做法是正确的?
A.毛细血管血压升高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C.组织胶体渗透压升高D.组织静水压降低E.淋巴回流受阻右心衰竭引起组织水肿的主要原因是()
正常男性精浆组成中前列腺液所占比例是
公路施工企业项目负责人,包括()。
对于各观测周期的变形观测,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影响人际关系建立和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某县人民检察院在对本县的一起涉嫌强奸犯罪案的审查中,认为公安机关提出的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遂依法向公安机关发出了立案通知书。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
(1)双方意见不合(2)发生争执(3)肢体冲突(4)路人报警(5)甲乙相约面谈
在Access中,学生与课程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AccordingtoProf.Snow,whichofthefollowingstatementsisINCORRECT?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