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化农民”与“农民化”是晏阳初进行乡村建设的途径和目标。
“化农民”与“农民化”是晏阳初进行乡村建设的途径和目标。
admin
2018-06-19
56
问题
“化农民”与“农民化”是晏阳初进行乡村建设的途径和目标。
选项
答案
错误。 晏阳初认为“中国的经济基础在农村,改造中国就应该从改造农村、建设农村做起”。他认为,农民是中国未来的希望,农民是士农工商四个阶层中的最好公民。因此,他倡导乡村教育与建设。 他主张:欲“化农民”,必须先“农民化”。“农民化”是针对知识分子而言的,要“抛下东洋眼镜,西洋眼镜,都市眼镜,换上一副农夫眼镜。”即与农民打成一片,了解农民的需要才能进行“化农民”。因此,“化农民”是乡村建设的目标,而农民化是乡村建设的途径。 因此,题目中的表述恰恰是相反的,颠倒了、混淆了乡村建设的途径与目标。应该是“化农民”是乡村建设的目标;“农民化”是乡村建设的途径。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晏阳初的平民教育理论中的目标与途径问题,即“化农民”与“农民化”的问题。考生在分析此题的时候要基于晏阳初的平民教育理论的基础来分析此问题。平民教育理论的终极目标是改变中国的“愚、穷、弱、私”四种弊病,且解决问题的核心是解决中国的农村问题。因此,“化农民”是晏阳初理论的目标,而“农民化”则是实现目标的途径而已。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euui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教育学311题库学硕统考专业分类
0
教育学311
学硕统考专业
相关试题推荐
柏拉图在()中首次提到强迫教育。
结合宗教教育与武士教育为一体而产生的一种西欧封建主阶级的特殊教育形式是()。
分析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简述教育制度的阶级性。
“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个体的发展具有()。
在西方哲学史上开辟了从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转变的新阶段的思想家是()。
在职业选择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反对的是()。
1918年,英国首次明确宣布教育立法的实施“要考虑建立面向全体有能力受益的人的全国公共教育制度”的法案是()。
掌握目标定向的学生认为能力是可以改变的。
随机试题
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征收补偿决定案件的管辖法院为________。
胃阴虚的病因是
低钾血症患者,经补充钾治疗后,病情仍无改善时,应考虑有
投资项目资本金,指在投资项目总投资中由()认缴的出资额。
土颗粒越细、级配越好,其渗透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允许作为从事房地产开发的纳税人加计20%扣除基数的项目有( )。
2010年上半年,某高校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期间,省教育厅领导带领相关人员检查巡视该高校四级英语考试监考工作。在巡查时发现,某班级考场内学生A某的座位上坐着的考生并不是A某本人,于是检查团人员告知监考老师,责成监考老师收缴其试卷,当场在试卷上注明“作弊”字样。
6,8,11,16,23,()。
TherecessionistakingaserioustollonAmericanretail,bute-commercecouldemergeasawinner.Accordingtoanewrepor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