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医学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浆钙、磷有何变化?其发生机制是什么?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浆钙、磷有何变化?其发生机制是什么?
admin
2022-10-20
84
问题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浆钙、磷有何变化?其发生机制是什么?
选项
答案
在24h尿量超过2000ml时称为多尿。多尿是慢性肾衰竭常见的变化。多数患者尿量在2500ml/d以上,造成多尿的原因:①残存肾单位的代偿:由于部分肾单位遭到破坏,剩余有功能的肾单位血流量会代偿性增加,因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原尿量超过正常,大量的原尿流经肾小管时流速加快,肾小管来不及吸收而排出增加,出现多尿;②渗透性利尿:残存肾单位的肾小球滤出溶质代偿性增多,产生渗透性利尿;③肾小管功能障碍:有些疾病,如慢性肾盂肾炎导致慢性肾衰竭时,常有肾小管上皮细胞对ADH的反应减弱,因而对水的重吸收减少。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ec23777K
0
病理生理学
专业课
考研
相关试题推荐
A.球形红细胞B.靶形红细胞C.泪滴样红细胞D.嗜碱点彩红细胞E.低色素小红细胞
影响心脏浊音界改变的是
某女,26岁,"感冒"后发热,咽痛。T:38℃,双侧颌下及颈部淋巴结肿大,边缘清楚并能随触摸活动。手工血常规结果为:BBC4.0×1012/L,Hb120g/L;WBC13.2×109/L,中性分叶核粒细胞15%,单核细胞3%,嗜酸粒细胞1%,淋巴细胞81
血清铁明显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见于
对血沉测定值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有利于诊断细菌性阴道炎的检查指标,但除外
某一患者进行电解质检测发现钾离子浓度为7.5mmol/L,钠离子浓度为142mmol/L,氯离子浓度为103mmol/L,这种情况最常见于
女性患者,35岁,因发热3日来院就诊,主诉有尿频,尿急症状,未见水肿,尿常规检查,WBC(+++)/HP,RBC(++)/HP,尿蛋白(+),未见管型,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呼吸性酸中毒 B.代谢性酸中毒 C.呼吸性碱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 E.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临床上外科患者最常见的酸碱失是
急性肾小管坏死时少尿形成的机制有
随机试题
患者足下垂,不能背屈,考虑损伤的神经为()
关于婴儿上感的特点,错误的是
高层建筑转换层的结构设计。下列何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001年第97题]
《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出,要()。因此,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开展“清洁生产分析和循环经济”评价内容非常必要。
机场停机坪用作接送旅客的30座客车
反映了某公司股权价值相对其净利润的倍数的是()。
下列关于行政复议证据的说法,正确的有()。
在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下列做法中符合谨慎性要求的有()。
旅游安全管理工作应遵循“统一指导,分级管理,以预防为主”的原则。()
下列各项中属于法产生的标志的是()。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