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公务员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习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 请分析上述材料体现的教学理念与原则,并阐述您从中受到的启发。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习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 请分析上述材料体现的教学理念与原则,并阐述您从中受到的启发。
admin
2014-02-25
65
问题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习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 请分析上述材料体现的教学理念与原则,并阐述您从中受到的启发。
选项
答案
体现的教学理念: 1.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教学合一的理念。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教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教师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解,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解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 体现的教学原则: 1.教学相长的原则,指教和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教学是教授者和学习者相互促进的过程。 2.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启发: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应该树立的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创设智力操作活动,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指导学生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教师应做到教学相长,提倡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的意义。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关注人的教学理念的表现: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eOWq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题库教师公开招聘分类
0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教师公开招聘
相关试题推荐
为使幼儿通过观察、学习认识兔子的主要特征,了解兔子的生活习性。请为大班幼儿设计科学教育活动“长耳朵兔子”。要求写出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及活动过程。
学年目标即________,是在课程总目标的引导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来制定的分目标。
午睡时,小(1)班的浩浩小朋友向老师哭诉:“我难受,喉咙痛。"老师摸摸他的额头有点烫手,进而又发现他的唇、手掌、足底、臀部等处有红色的小丘疹,口腔内还出现了一些水泡,老师马上将此情况告知家长,并要求家长带幼儿去医院检查,第二天,家长告诉老师浩浩被确诊为“手
下列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李老师在一次美术活动中的教育目标是“提供给幼儿一张硬纸和一些毛线,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它制作一个相框”,这种目标属于()。
在读完一则故事后,教师问幼儿:“你认为他做得对不对?”这种教育行为是为了培养()
在一次中班美术活动中,李老师首先请幼儿欣赏中国龙的形象,谈论龙的传说、龙身体的构成,孩子们非常感兴趣。之后,李老师请幼儿画出心目中的怪兽卫士。因为有了之前的欣赏与讨论,孩子们大胆地创造出了很多新颖的怪兽形象,而明明的纸上却是一片空白,李老师问道:“你的怪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阐述的幼儿科学教育的总目标不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随机试题
表虚不固型汗证的汗出主要见于
幼儿急疹的临床特点是
女,150岁。因高热.腹泻静脉点滴庆大霉素治疗,7天后出现恶心、呕吐、少尿。查尿蛋白(+),红细胞0~2个/HP,白细胞3~5个/HP。血肌酐290μmol/L。该患者肾衰最可能的原因是
建筑施3232地有可能发生吊笼坠落事故,发生吊笼坠落事故的主要原因是()
按照报关的目的不同,报关可以分为()。
在质量管理领域,如果质量控制水平为(),表示产品不合格率不超过0.002ppm(百万分率)。
根据《票据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银行汇票相对记载事项的是()。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老字号:新品牌:传承
【《摩奴法典》】(Manusmriti)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真题;中国人民大学2017年世界通史真题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