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请为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编写一篇教学设计。
请为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编写一篇教学设计。
admin
2016-02-19
49
问题
请为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编写一篇教学设计。
选项
答案
《大变革的时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铁农具、牛耕的推广和使用。 (2)了解都江堰的构造和作用。 (3)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的学习,提高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2)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分析,认识到改革是时代的需要,学习商鞅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 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 生产技术的进步;商鞅变法与大变革时代之间的关系;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 学法:学案导学,以学案为载体,以组为单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合作活动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相关的插图、图片、文字资料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上网查找有关都江堰和商鞅变法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编演历史剧“立木为信”的故事。 小结:要想做个成功的人,必须言必信、行必果。同时这个故事也说明让别人相信你,是人生成功的重要一步。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历史上的“立木为信”发生在哪个时期?“立木为信”的故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为什么要“立木为信”?“立木为信”促进了哪项变革的实施,其内容是什么,大家了解吗? 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 (一)明确学习目标(学生自读) (二)自主学习,感知基础知识 温馨提示:依据下列问题自读课文,勾画重点知识,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列出知识结构,并将自学中发现的疑难点记录下来以备交流。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依据提纲,自学教材,探索、交流、讨论。 1.说出铁农具、牛耕出现和推广的时间、意义。 2.记住都江堰兴修的时间、人物,结合《都江堰》示意图分析其作用。 3.记住商鞅变法的时间、内容。 4.结合《商鞅舌战守旧群臣》图,分析变法的背景、目的、内容及作用。 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一)生生合作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 温馨提示:小组内依据问题进行交流,形成统一认识,然后标出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留待解决。 (二)师生合作 共同探究解决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 1.出示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等生产工具的图片,指导学生结合发展历程,分析由此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引导】 师生共同回忆,启发学生发表见解,然后板书,体现发展历程,进一步区分不同时期。 原始社会一奴隶社会一春秋时期一战国时期 石器木棒一青铜器一铁农具、牛耕出现一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牛耕推广 师生共同得出启示:生产工具不断进步,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2.结合61页李冰石像和诗句“始知秦太守,伯禹亦不如”,分析都江堰的工程原理和产生的作用。 【引导】 (1)观看视频,展示都江堰防洪灌溉的原理,尝试画出都江堰防洪灌溉示意图,启发学生自由发言,争取得出全面的答案。 (2)教师补充讲解:它根据防洪灌溉的需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科学而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控制内江、外江的江水流量,使原来“旱涝多变"的成都平原变成“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了,至今还在造福于人民,这样高超的设计和工程质量不能不令人赞叹!所以后人说李冰的功劳胜过大禹。因此我们要珍惜水资源,增强节水意识。 (3)启发学生结合“今天的都江堰图片”,分组交流,“假如你是导游,请用简明的语言为参观者介绍一下都江堰的历史与现状”。 3.分析商鞅变法的内容及意义。 【引导】 (1)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2)教师出示下列图片,重点点拔,分析: [*] (3)强调“富强”两字,秦国逐渐国富兵强,为统一全国奠定了经济和军事基础;还要强调变法运动的封建性质,商鞅变法是一场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制,确立封建制的政治改革。变法标志着封建制度的确立、封建国家的形成。 4.结合39页动脑筋,讨论一下:商鞅变法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你从商鞅变法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引导】 方法指导:一个历史事件的影响要从眼前和长远两个角度来看,长远意义影响更大;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一个历史事件要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进程为标准。启发学生积极发言,争取得出比较全面的答案,然后教师予以提示补充。 答案提示:商鞅变法成功了。虽然商鞅身死,但新法并未被废除。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封建制度的确立,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变法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改革措施符合秦国国情,顺应了民意;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 由此得到的启示: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的道路上会遇到很多挫折,有时会付出生命的代价。我们要学习商鞅勇于改革、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他不向旧势力屈服、坚持变法的品质。我国现在正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我们应积极进取,与时俱进,为国家改革做出贡献。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结合下图《商鞅舌战守旧群臣》,回答下列问题: [*] 1.假如你是商鞅,你会用什么样的观点去说服秦孝公和那些守旧的大臣们? 2.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那些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造反”,结果秦惠文王用最残酷的刑罚把商鞅车裂示众。商鞅的死说明了什么?谈谈你的感想。 【引导】 方法指导:回答有什么感想、有什么看法等类型的题目,最重要的是先正确理解题目考查的侧重点,扣紧题目的立意,只要观点正确,内容积极向上,符合题意即可。另外,答案要力求语言简洁通顺,表达清晰。 答案提示:(1)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人们必须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来调整自己的思维路线和行动方式,治理国家也是同样的道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制度也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 (2)商鞅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强大。新生事物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任何社会变革,必然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且受到阻碍,所以变革是困难重重的。因此,对于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社会变革,我们不仅要充满信心,同时也要做好遭受挫折的准备。 五、反思总结、能力提升 [*] 利用板书小结本课内容,巩固基础知识。 强调指出:经过变法,各国确立了封建制度,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d2x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三个有关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部分内容:内容标准: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活动与探究建议: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材料二: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第一章开启化
化学试卷分析中,区分度是()。
下列举措中,有利于优化课程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是()。①努力创设真实有意义的学习情景②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③有效开展复习和习题教学④不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教师在课堂上演示物质性质的实验,不仅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物质性质的印象,也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及环境意识的重要途径。原教材中有浓硫酸和蔗糖制成“黑面包”的经典实验:取20g蔗糖,放入烧杯。加2m
在图2装置中,小试管内为红墨水,带有支管的U形管中盛有pH=4的雨水和生铁片。经观察,装置中有如下现象:开始时,插在小试管中的导管内的液面下降,一段时间后导管内的液面回升,至略高于U形管中的液面。下列有关解释合理的是()。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课外实验,目的是测定一定质量的某铜铝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且希望实验尽量不产生有毒气体。实验方案如下所示:问题:方案Ⅰ中的溶液A可以是什么物质?
阅读下面素材,回答有关问题: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是某版本教材“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一节的教学内容。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将潮湿和干燥的有色布条分别放置在氯气中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并板书:Cl2+H2O=HCl+HClO,得出次氯酸具有漂白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Ⅰ.中学课本中介绍了如下实验: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待铜丝表面变黑后立即把它插入盛有约2mL乙醇的试管里,反复操作几次。Ⅱ.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图4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并制取乙醛,图5中铁架台等装置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面试题,并对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试题】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和b是反应物,d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速度”的内容标准为: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材料二: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运动的描述。
随机试题
甘草麻黄汤证的病机是()
在过程定义语句中标志过程结束,所采用的伪操作是()
引起债权务关系发生的最主要、最普遍的根据是()。
水泥进场时应对其进行检查,检查应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次一定数量至少取样一次,其中同一批次最大数量正确的是()。
飞机的装载限制包括()
其他因素不变,如果折现率提高,则下列指标中其数值将会变小的是()。
2015年6月5日,A公司向B公司开具一张金额为5万元的支票,B公司将支票背书转让给C公司。6月12日,C公司请求付款银行付款时,银行以A公司账户内只有5000元为由拒绝付款。C公司遂要求B公司付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的规定,C公司向B公司行使追
物业管理企业运用计算机技术参与具体事务的管理需要综合考虑()。
服务传递机制包括( )等方面的行动。
Aman______escapeddeathwhenafirebrokeoutinhishomeonSundaymorning.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