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医学
患者男,51岁,在某基层医院行鼻中隔矫正及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时因鼻腔出血严重未完成手术即行鼻腔填塞,术后2天抽出鼻腔填塞物后患者又再度出m,行前鼻孔填塞后止血效果仍然不佳,且患者全身情况逐渐衰竭,遂转至某大医院,转入时,患者神志模糊,不时从口中吐出血液,测血
患者男,51岁,在某基层医院行鼻中隔矫正及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时因鼻腔出血严重未完成手术即行鼻腔填塞,术后2天抽出鼻腔填塞物后患者又再度出m,行前鼻孔填塞后止血效果仍然不佳,且患者全身情况逐渐衰竭,遂转至某大医院,转入时,患者神志模糊,不时从口中吐出血液,测血
admin
2017-01-06
75
问题
患者男,51岁,在某基层医院行鼻中隔矫正及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时因鼻腔出血严重未完成手术即行鼻腔填塞,术后2天抽出鼻腔填塞物后患者又再度出m,行前鼻孔填塞后止血效果仍然不佳,且患者全身情况逐渐衰竭,遂转至某大医院,转入时,患者神志模糊,不时从口中吐出血液,测血压为70/50mmHg。
此时对该患者应立即采取的处理措施是
选项
A、立即重新进行鼻中隔矫正术
B、抗休克治疗
C、再次行前后鼻孔填塞
D、立即大剂量应用广谱抗生素
E、立即行颈外动脉结扎
答案
B,C
解析
患者虽然未完成鼻中隔矫正及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但此时患者因鼻出血处于休克状态,当务之急是止血及抗休克,行颈外动脉结扎或血管栓塞虽然是治疗鼻出血的有效措施,但在患者出血原因和出血部位不明的情况下不宜作为首选。由有经验的医生再次行前后鼻孔填塞是必需的,往往也是有效的,特别是在此前进行的后鼻孔填塞可能没有成功的情况下尤为有意义。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d0Bk777K
0
专业实践能力
耳鼻咽喉科学(336)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中级(师)
相关试题推荐
患者男,43岁。体检发现AFP>500tzg/L,肝、肾功能正常。有HbsAg阳性史6年。如果该患者的肝功能正常,但没有经济能力承担多吉美的治疗费用,根据推荐关于原发性肝癌全身系统化疗的最新EACH研究中,在该研究中得到阳性结果的治疗方案是
患者男,46岁。因“干咳6个月”入院。查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胸部CT、示右肺上叶占位性病变,纤维支气管镜在右上叶支气管开口处见新生物,活检报告为小细胞癌。如果对患者进行预防性放疗,那么应当接受治疗的部位是
患者男,62岁。因为“体检发现左肺占位性病变2天”入院。既往有吸烟史35年。入院后行胸部CT示:左上肺叶直径约2cm的占位性病变,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纤维支气管镜可见左上叶支气管新生物,活检示:高分化鳞状细胞癌。患者行头颅MRI、腹部B超、骨ECT均未发
A.博来霉素B.蒽环类药物C.长春花生物碱D.烷化剂E.顺铂远期毒性主要为肾脏毒性的是
以下哪项不是NK/T细胞淋巴瘤的预后指数
关于早、晚反应组织,错误的是
关于淋巴瘤检查方法选择中,错误的是
患者女,15岁。首次出现兴奋,言行紊乱10天入院。患者10天前因中考成绩不理想,父母批评了她,之后出现了兴奋,经常往外跑,帮陌生人的忙,并有自言自语的现象,似乎在和人对话,自己每到一个地方,都觉得有人跟踪她,为她安排一切,容易发脾气,摔东西。进一步检查
单发、圆形或椭圆形、稍高出皮面、无痛的肉红色糜烂面或潜在性溃疡,可见于:2岁以上,以间质性角膜炎、马鞍鼻、神经性耳聋等特征常见,可见于:
患者女,53岁,右耳渐进性听力下降伴耳鸣1年,患者自耳鸣以来长期失眠,不伴耳痛,否认中耳炎病史,近半年月经不规律。查体双外耳道干燥通畅,鼓膜完整光锥可见。纯音测听结果示左耳平均听阈15dB,右耳自4000Hz开始高频下降,高频平均听阈50dB,为感音神经性
随机试题
肺动脉狭窄X线检查可见
患者,男性,25岁,因腰部被刺后伤口持续溢出淡红色液体,血压100/70mmHg,脉搏100次/分,出现休克症状,左上腹有压痛,但无肌紧张和反跳痛。目前应采取的处理原则是
采用国际贸易术语中的CPI术语,卖方()。(2010年多项选择第68题)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行政补偿予以不同的分类。根据行政补偿发生的原因不同,行政补偿可以分为()。
某大城市拟建一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填埋量为300万t,填埋厚度为25m,主要设施有:防渗衬层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雨污分流系统、地下水监测设施、填埋气导排系统以及覆盖和封场系统。按工程计划,该填埋场2011年1月投入使用。该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预计
保本基金从本质上讲是一种()。
下列对“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的理解错误的是()。
文学批评中有句老话叫“知人论世”,也就是说,论其世,才能知其人其文。接受美学有条重要原则叫“视野融合”,只有读者的期待视野和文学文本相融合时,才谈得上理解接受,而读者的期待视野因时而异,故讨论作品的接受就不能不牵涉到时事变迁。作者通过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A、 B、 C、 D、 D将1写成,分子、分母依次排列为1、1、2、3、5、8、13、21、(34)、(55)构成和数列,所以答案为。
下列陈述中,符合情境认知与学习观的有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