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医学
男性,59岁。因心前区疼痛5h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入院。经治疗病情稳定,1个月后出院。出院后1个月又出现心绞痛。这类病人容易发生
男性,59岁。因心前区疼痛5h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入院。经治疗病情稳定,1个月后出院。出院后1个月又出现心绞痛。这类病人容易发生
admin
2016-01-27
53
问题
男性,59岁。因心前区疼痛5h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入院。经治疗病情稳定,1个月后出院。出院后1个月又出现心绞痛。这类病人容易发生
选项
A、心力衰竭
B、心律失常
C、室壁瘤
D、栓塞
E、再梗死
答案
E
解析
梗死后心绞痛是指急性心肌梗死胸痛消失24 h以后,30 d以内又重新出现心绞痛。据统计有梗死后心绞痛者再发心肌梗死率高于无梗死后心绞痛者10倍之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chek777K
0
专业知识
心血管内科学(304)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中级(师)
相关试题推荐
男性患者,51岁,乙肝病史12年,3年来间断出现乏力,腹胀,尿量减少,偶有鼻出血及牙龈出血。昨日进食后突然出现恶心,呕吐暗红色血液,共约2000ml。查体:血压95/45mmHg,脉搏120/min,神志淡漠。在积极纠正失血性休克及治疗出血的同时应
患者,男性,53岁,反复头晕、头痛4年,到医院测血压170/100mmHg,未予治疗。体检时最可能出现的体征为
男性患者,67岁,出现黄疸并逐渐加深10周,轻度乏力,食欲略差,皮肤明显瘙痒;彩超检查肝脏及胆系未见异常;ALT98U/L,TBiL399μmol/L,以直接胆红素为主;ALP、γ-GT及胆固醇增高,其诊断考虑为
A.吗啡B.氨茶碱C.垂体后叶素D.毛花苷C(西地兰)E.呋塞米(速尿)某高血压患者,急起气促,端坐呼吸,躁动不安,双肺满布湿性啰音。最迅速而有效缓解症状的治疗为
患者,男性,48岁,业务员,但最近与人交谈、吃饭时经常打瞌睡,医院进行多导睡眠监测,睡眠中呼吸暂停反复发作40次,最低SaO282%,该疾病对患者心血管系统损害下面哪项不可能发生
男性患者,65岁。2~3年来劳累时心悸气短,有时夜间憋醒,咳嗽。1年来腹胀、胃堵、尿少、水肿。一直服用呋塞米与地高辛治疗,1周来上感后症状加重,心悸,食欲缺乏。查体,血压130/80mmHg(17.3/10.7kPa)。心界扩大,心尖区舒张期雷鸣样杂音与3
女性患者,62岁,高血压病史4年,有家族史,多次测血压190/110mmHg(25.3/14.7kPa),眼底Ⅲ级。恰当的降压药治疗方法是
A.腹泻,便呈糊样B.便秘C.便血极常见D.钡灌肠透视呈铅管征E.易并发中毒性巨结肠溃疡型肠结核常见
男性,76岁。慢性咳嗽、咳痰、喘息28年,加重1周。血气分析结果如下:pH7.35,PaO255mmHg,PaCO274mmHg,AB46mmol/L,血钾2.8mmol/L,血氯80mmol/L。考虑诊断为
男性,63岁。慢性咳嗽、咳痰近20年,每年秋冬发作,至翌年春暖季节方有缓解。偶有痰血。年轻时患肺结核,经异烟肼、链霉素和对氨水杨酸钠治疗近2年,以后胸片随访为两肺散斑片结节影伴少量纤维条索状病灶。5年前发现高血压病,心电图示左心室高电压。重度吸烟(每日超过
随机试题
Mostyoungpeopleenjoysomeformsofphysicalactivity.Itmaybewalking,bicycling,orswimming,orinwinter,skatingorski
27岁患者,有脓性分泌物8天,无伴发热、下腹痛及外阴瘙痒。妇科检查:宫颈充血水肿,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子宫双附件未扪及异常。关于该病的治疗以下哪项恰当
钩瑞螺旋体保菌和带菌的动物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
某女士,月经7个月不行,乳房胀痛,精神抑郁,少腹胀痛拒按,烦躁易怒,舌紫黯,有瘀点,脉沉弦而涩。证属()
社会学从诞生到现在,只有约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在19世纪30年代,法国的哲学家孔德在他的多卷本哲学名著()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的名词以及关于建立这门新学科的大体设想。
H公司拟用新设备取代已使用3年的旧设备。旧设备原价14950元,当前估计尚可使用5年,每年付现营运成本2150元,预计最终残值1750元,目前变现价值8500元;购置新设备需花费13750元,预计可使用6年,每年付现营运成本850元,预计最终残值
ABC公司正在着手编制20lO年的财务计划,公司财务主管请你协助计算其加权资本成本。有关信息如下:(1)公司银行借款利率当前是10%,明年将下降为7%。(2)公司债券目前每张市价980元,面值为1000元,票面利率为8%,尚有5年到期,每半年付息;(3)
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
苏东坡效应,源自苏东坡的两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意思是人们对“自我”犹如自己手中的东两,往往难以正确认识;从某种意义上讲,认识“自我”比认识客观现实更为困难。社会心理学家将人们难以正确认识“自我”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苏东坡效应”。根据以上定
商品品质条款[武汉大学2014国际商务硕士]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