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医学
【适应证】 1.气胸:中等量以上的气胸。 2.血胸:难以自行吸收或难以用穿刺抽吸法消除的血胸。 3.脓胸;量较多,脓液粘稠或合并有食管、支气管瘘者。 4.开胸手术后均作闭式引流。 【准备工作】 1.器械准备:胸腔闭式
【适应证】 1.气胸:中等量以上的气胸。 2.血胸:难以自行吸收或难以用穿刺抽吸法消除的血胸。 3.脓胸;量较多,脓液粘稠或合并有食管、支气管瘘者。 4.开胸手术后均作闭式引流。 【准备工作】 1.器械准备:胸腔闭式
admin
2014-01-11
62
问题
【适应证】
1.气胸:中等量以上的气胸。
2.血胸:难以自行吸收或难以用穿刺抽吸法消除的血胸。
3.脓胸;量较多,脓液粘稠或合并有食管、支气管瘘者。
4.开胸手术后均作闭式引流。
【准备工作】
1.器械准备:胸腔闭式引流手术包、胸腔引流瓶和引流管、手套、治疗盘(碘酊、乙醇、局部麻醉药、纱布、棉签、胶布等)、外用0.9%氯化钠注射液。
2.确定引流部位:根据病情选定插管部位。
3.体位:依病人情况采取坐位或半坐位。取半坐位时病人宜靠近床边,上肢抬高抱头或置于胸前,头转向健侧。
【操作方法】
1.肋间切开插管法:多用于病情较危重或小儿脓胸病人。
(1)消毒铺单后,在确定插管的肋问以1%~2%普鲁卡因做局部浸润麻醉。
(2)用刀在皮肤上做一约3cm长小切口。
(3)以中号弯血管钳伸入切口、贴近肋骨上缘向深部逐渐分离,撑开肋间肌。最后穿入胸腔。用血管钳扩大创口,为插入胸管开辟大小合适的通道。
(4)以血管钳夹住胸腔引流管末端.再用另一血管钳纵行夹持引流管的前端或将钳尖插在引流管的侧孔内。经胸壁切口插入胸腔。退出血管钳,将胸腔引流管往前推送,使侧孔全部进入胸腔。插管深度以管端在胸腔内3~4cm为宜。如用蕈形管作引流,则使蕈形头刚好留在胸腔内。
(5)紧密缝合切口1~2针,利用缝线将引流管固定于胸壁。引流管末端连接于水封瓶内。
2.套管针置管法:此种引流术插入的引流管较小,用于排除胸腔内气体或引流较稀薄的液体。
(1)麻醉方法同前。于选定引流部位作1~2cm皮肤切口。左手拇指及示指固定好切口周围软组织。右手握住带有闭孔器的套管针。示指固定在距针尖4~6cm处,以防刺入过深。套管针紧贴肋骨上缘,用稳重而持续的力量来回转动使之逐渐刺入,当套管针尖端进入胸腔时有突然落空感。
(2)退出闭孔器,将末端被血管钳夹闭的引流管自套管针的侧孔插入,送入胸腔。
(3)一手固定引流管,另手退出套管。当套管尖端露出皮肤时,用第2把血管钳靠近皮肤夹住引流管前端,松开夹在管末端的第1把血管钳,以便套管完全退出。
(4)调整引流管深度,缝合皮肤切口,固定引流管,末端连接于水封瓶。
3.切肋插管法:此法可插入较粗的引流管,常用于脓液粘稠的慢性脓胸。因须切除小段肋骨,宜在手术室内施行。
【问答】
胸腔引流管插入的深度以多少为宜?为什么?
选项
答案
成人以管端插入胸腔内3cm左右为宜。儿童为防止引流管插入过深或脱出。可用蕈形管,使蕈形头恰好插入胸腔内即可。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byz3777K
0
临床基本技能操作
基本技能
内科三基
相关试题推荐
幼女硬化性苔藓的治疗目的是________。
试述腹部4步触诊法的目的及意义。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预后不良。()
妊娠合并急性胆囊炎和胆石病,主张尽早手术治疗。()
绝经过渡期无排卵性功血的治疗,以止血、调整周期、减少经量、防止子宫内膜病变为原则。()
女,30岁,有3次人流史,3个月前人流,此后未转经,并有周期性下腹痛发作。拟诊宫颈管粘连、宫腔粘连。妇科检查最可能的阳性体征是()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何处产生?妊娠多少周血清浓度达高峰?
开放性气胸的现场急救为
简述食管癌的鉴别诊断。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好发于
随机试题
A.便秘B.凝血障碍C.锥体外系症状D.诱发或加重溃疡病E.诱发或加重支气管哮喘吗啡和阿司匹林均不具有的不良反应是()
糖酵解过程中催化ATP生成的酶是
根据《宪法》的规定,下列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保护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银行汇票出票人在票据上的签章为()。
员工对努力工作能够完成任务的信念强度,称为()。
在预算周期的环节中,()是整个预算周期的重要环节。
嘉午台是秦岭崇山峻岭中的一座山峦叠起、奇峭突兀的峻峰,有______之称。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关于“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具体内容要求是: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某教材该节教学内容首先简单介绍了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并通过材料补充了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之后分别阐述了两种种群数量的增长方式:“种群增长的‘
西周史伯提出“尚和去同”,这一思想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梦归根到底是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