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医学
A.NaCl B.尿素 C.NaCl+尿素 D.尿素+葡萄糖 形成内髓部高渗梯度的是
A.NaCl B.尿素 C.NaCl+尿素 D.尿素+葡萄糖 形成内髓部高渗梯度的是
admin
2012-04-26
53
问题
A.NaCl
B.尿素
C.NaCl+尿素
D.尿素+葡萄糖
形成内髓部高渗梯度的是
选项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肾外髓部高渗梯度的形成与NaCl有关。髓袢升支粗段能主动吸收Cl
-
和Na
+
,而对水不通透,故升支粗段内小管液向皮质方向流动时,管内NaCl浓度逐渐降低,渗透梯度逐渐下降,而升支粗段外围组织间液则变成高渗。髓袢升支粗段位于外髓部,故外髓部的高渗梯度主要是由升支粗段NaCl的重吸收所形成。
内髓部高渗梯度的形成与尿素的再循环和NaCl重吸收有密切关系:(1) 远曲小管及皮质部和外髓部的集合管对尿素不易通透,但在ADH作用下对水通透性增加,由于外髓部高渗,水便被重吸收,使小管液中尿素的浓度逐渐升高;(2) 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增大,小管液的尿素就顺浓度梯度向内髓组织问液扩散,渗透梯度因之升高:(3) 髓袢降支细段对尿素不易通透,而对水则易通透,所以在渗透压的作用下,水被“抽吸”出来;降支细段对。Na
+
不易通透,结果小管液被浓缩,于是其中的NaCl浓度愈来愈高,渗透压也不断升高;(4) 当小管液得以反流入升支细段时,它同组织间液之间的NaCl浓度梯度就建立起来了。升支细段对Na
+
易通透,Na
+
便顺浓度梯度而被动扩散到内髓部组织间液,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内髓部组织间液的渗透浓度。因此,内髓部组织间液的渗透梯度由内髓部集合管扩散出来的尿素以及髓袢升支细段扩散出来的NaCl两个因素造成的;(5) 尿素可以再循环,因为升支细段对尿素有中等的通透性,所以从内髓部集合管扩散到组织间液的尿素又进入升支细段,而后流过升支粗段、远曲小管、集合管,又回到内髓部集合管处再扩散到内髓部组织问液,这样就形成了尿素的再循环。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bvV3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西医综合题库考研分类
0
西医综合
考研
相关试题推荐
金属离子在结合酶中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下述女性体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女性,36岁,主诉头晕、乏力、3年来月经量多,浅表淋巴结及肝、脾无肿大,血红蛋白58g/L,白细胞8.0×109/L,血小板185×109/L,血片可见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网织红细胞计数0.005除病因治疗,还应采取哪项措施
女性,36岁,主诉头晕、乏力、3年来月经量多,浅表淋巴结及肝、脾无肿大,血红蛋白58g/L,白细胞8.0×109/L,血小板185×109/L,血片可见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网织红细胞计数0.005寻找病因应做哪项检查
关于梅毒疹,错误的叙述是
在DNA生物合成中,具有催化RNA指导的DNA聚合反应,RNA水解及DNA指导的DNA聚合反应三种功能的酶是
在跨膜物质转运中,转运体和载体转运的主要区别是
假小叶的特征性病变不包括
男。72岁,慢性胃炎30年,近2周出现发作性胸痛,伴反酸、烧心、呃逆。要确诊胃食管反流病,最主要的检查是
A.印戒细胞B.R-S细胞C.透明细胞D.Touton多核巨细胞肾癌可出现
随机试题
关于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的描述,正确的是
五行相乘的基本概念是
21-三体综合征属于
风市的常用取穴法大椎的常用取穴法
目前评价营养状况最普遍和最重要的方法是
药物治疗的经济性主要是指()。
某旅行社与航空公司,出租汽车公司合作,采用代购机票,免费机场接送的营销方法吸引更多的客户。该旅行社采用的战略是()。
某大学教授2017年2月编写一本教材并出版,获得稿酬5000元。2017年3月因追加印数取得稿酬300元,当月还因给报社投稿获得稿酬700元。该教授上述行为应纳个人所得税()元。
教育目的
德谟克利特说,“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亚里士多德也曾经说过,“德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智慧的德,另一种是行为的德。前者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后者是从实践中得来的。”这都表明,加强道德修养应当运用.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