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公务员
以下某幼儿园教师对偶发性科学探究活动“鱼鳍的作用”的活动过程实录,请你仔细阅读该教师记录的现场文本,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该探究活动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2)教师在整个活动中的角色身份是什么? (3)请结合幼儿园偶发性科学探究活
以下某幼儿园教师对偶发性科学探究活动“鱼鳍的作用”的活动过程实录,请你仔细阅读该教师记录的现场文本,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该探究活动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2)教师在整个活动中的角色身份是什么? (3)请结合幼儿园偶发性科学探究活
admin
2017-01-16
87
问题
以下某幼儿园教师对偶发性科学探究活动“鱼鳍的作用”的活动过程实录,请你仔细阅读该教师记录的现场文本,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该探究活动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2)教师在整个活动中的角色身份是什么?
(3)请结合幼儿园偶发性科学探究活动组织与指导策略,对该活动过程以及探究的结果做整体性评价。
“鱼鳍的作用”的活动过程实录:
班里来了一群美丽的热带鱼,孩子们每天都兴奋地围在鱼儿身边惊喜地观看:“真漂亮啊!”在悄悄地议论中,随之产生了许多有关热带鱼的问题,老师将小朋友们的问题逐一归类,与孩子们一起将这些疑问一个个解决。“小小鱼儿在我家”的主题探究活动就在和孩子们的共同建构中逐步开展起来。
孩子们对鱼鳍的了解有多少呢?经过讨论发现:有的小朋友从爸爸妈妈那里知道鱼鳍可以帮助鱼儿游泳、转身,部分小朋友觉得鱼鳍这么滑,抓也抓不住,肯定是对鱼起保护作用,还有部分小朋友则摇摇头,并不知道鱼鳍有什么作用。
老师决定和孩子一起讨论这个关键性的问题:“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真正了解鱼鳍的作用呢?”
双双说:“我们把鱼鳍放旁边一点,靠着鱼缸看看小鱼会怎么样。"
宁宁:“那就把鱼鳍剪掉,再看看小鱼没有鱼鳍会怎么样就知道了。”
何子衿立即反驳道:“如果把它的鱼鳍剪掉,它会流血死掉的。”
老师:“是啊,宁宁想的办法很好,可是剪掉鱼鳍它一定很疼。我已经知道你们的意思,就是想看看没有鱼鳍,小鱼会怎么样。那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既不让鱼鳍动,又不伤害小鱼?”
嘉杰突然想到一个主意:“把鱼鳍抓住,不让鱼鳍动,我们就看出来了。”
何子衿:“好的,不过要轻点,太重了鱼要痛的。”
可可:“可是抓得太轻小鱼会逃走的。”
安安:“那我们就抓得不要太轻也不要太重好了。”
老师见大家都同意嘉杰的意见,就提议:“我们先试试抓住鱼鳍的办法,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
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把手伸进去,想抓住鱼鳍,可是鱼总是从他们的手心里逃脱。
“快点,快点,在这边。”
“我来,我来!”
姚可好不容易抓住鱼尾巴,正要拿起来告诉大家好消息,小鱼就使劲摆动身体逃回水中:“它尾巴太滑了,一下子就溜走了。”
老师也试着抓住鱼背上的鱼鳍,刚拿起来给小朋友看,就被小鱼挣脱了。
老师询问:“你们谁抓住鱼鳍了啊?”
大家面面相觑:“小鱼太滑了,我们抓不住。”
老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既能知道鱼鳍的作用又不伤害它呢?”
大家都摇摇头,确实想不出来了。
老师:“那我们再想想,明天再来试。”
第二天,天天带来了一卷很宽的透明胶,一到幼儿园就兴奋地告诉大家:“我想到办法啦,用透明胶粘住鱼鳍就可以了。”
何子衿不同意:“透明胶到了水里就不粘了。”
虽然天天的方法遭到了反对,但大家却由此受到启发,想到了更多借助材料固定鱼鳍的方法。姚可思考着:“用绳子绑住鱼鳍。"
双双:“用布吧,布很软肯定不痛。透明胶太黏。”
健健:“还是用我们揪尾巴的绳子比较好,很舒服的。”(在揪尾巴的游戏中,我们用的是布编成的绳子)
老师也说了自己的意见:“要不我们把每种材料都在自己身上试试,如果我们很舒服,小鱼肯定也不会痛,这样就不会伤害到小鱼了。”
大家都很乐意地接受了老师的意见。按大家说的,一起找来塑料绳、布、透明胶。为了有所比较,老师鼓励大家把每种材料同时绑在自己身上试试。
顾夏语说:“我觉得透明胶粘在身上很舒服。”
宁宁找到一些毛线和布进行了比较:“我觉得这种毛毛的布比较舒服。”
老师想到小朋友曾提到过透明胶在水里会失去黏性,而且鱼是生活在水里的,就需要孩子们去了解另一个环境下材料的特性是否会改变:“我们再放到水里试试,看看透明胶会像何子衿说的失去黏性吗?绳子到了水里会让我们的手(鱼)变痛吗?”
过了会,何子衿面带无奈,着急地跑过来告诉老师:“你能不能给我换一张?我的透明胶浸到水里以后就掉下来了!”
果然,大家试过以后,把固定在手上的东西拿下来时又有了新发现。
嘉杰等一些小朋友发现把透明胶撕下来时手上很痛,倪辰悦看着被透明胶粘起来的皮说:“这是因为撕下来的时候皮肉都跟上来,就痛了。”老师请大家观察是不是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感受。
双双把绳子拿掉以后发现手臂上有个有趣的现象,悄悄对好朋友说:“你看.嘉杰.我手上有一条条的印子。”真的是这样吗?老师又请大家把解开绳子的手都放在一起比较这个现象。
之后,大家坐在一起进行总结,分别说了自己的感受。
双双:“开始四样东西绑在身上都不痛,透明胶浸到水里也不会散,就是撕下来的时候很痛,绳子拿掉后会留下印子,还是布最舒服了。”
何子衿:“我觉得透明胶浸到水里以后一拉就拉下来,撕下来的时候也很痛。”
哲哲:“我发现绑绳子开始很舒服,可是到后面我感到很痛就拿掉了。我把布绑在手上,到了水里它也没掉下来。透明胶绑在手上是不痛的,但是把手弯起来的时候这个弯的地方就有点痛了。”
天天补充道:“我觉得时间长了绳子绑住的地方有点紧,就感到痛。"
老师让大家把结果记录在大表里,根据大家说的用弯曲的线表示绳子,长方形表示布,两个圆表示透明胶,如果小朋友觉得很舒服就在相应的图案下用“勾”表示,觉得不合适打“叉”,然后再来看总结果。
在孩子们进行了几次调整后,终于得到统一,在布下面全是勾。
老师询问:“现在你们觉得用什么材料最合适呢?”
小朋友都异口同声地说:“布!”
理由是:“透明胶撕下来的时候很痛,假如用在小鱼身上也会把它的鱼鳍弄痛的。”“绳子虽然开始不痛,但时间长了就痛,而且拿下来以后会在手上留下很深的印子,同样也会在小鱼身上留下印子。”
第二天,大家首先找来一致认为最合适的材料:一大筐布,老师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些纱布放在走廊里:“放在这里,需要的小朋友自己拿。"孩子们都走过来看看纱布,奇怪地问:“这是什么啊?让我试试舒不舒服?"边说边将纱布绑在自己手腕上:“呵呵,一点也不痛,我拿走了!”小朋友为自己找到这种新材料而高兴。
大家两两组合,每组分到一条鱼开始了对鱼鳍作用的探究。
健健和天天两人想用布把鱼鳍包起来,由于怕伤害小鱼,就用最轻的力度包住鱼,可是刚放到水里布就散开了。健健对天天说:“它的尾巴在动,应该把它尾巴包住就好了。”两人又细心地将尾巴处的布向里叠进去,哎呀,小鱼还是从前面溜走了。
两人用不同的方法尝试了三次后,终于来求助老师。老师拿来一根长长的纱布:“要不我们在布外面用纱布打个结,可能就不会散了?"
“好啊!”两人接受了老师的建议,在老师的帮助下打结固定,不让布散开,这下真的行了,小鱼到了水里挣脱不开。
天天立即发现:“你看,小鱼不会动啦。”
老师轻轻地推推小鱼,小鱼就倒向一边,健健发现了这个奇怪的现象:“小鱼躺下来了。”
另几组的小朋友受了健健的启发,都觉得用这个办法来固定鱼鳍最好,肯定不会伤害小鱼。于是,大家分工合作,配合默契,很快,都有了同样的发现:“小鱼沉下去了!”
“它不会游了!”
“它好像躺下睡觉了。”
老师:“我们把布拆开看看小鱼会怎么样呢?”
大家解开布都高兴地叫起来:“哈哈,它又会游啦!”
老师:“那说明鱼鳍是干什么用的?”
“原来鱼鳍是帮助小鱼游泳和保持平衡的!”
“我们用手来来游泳,而鱼是用鱼鳍来游泳!”
有了新发现大家的脸上都喜滋滋的。
为了让孩子们对鱼鳍的作用有更深入的了解,老师又带孩子们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观察。考虑这个实验较难,孩子们不容易获得成功体验,所以由老师做示范,孩子们在旁一起协助并观察。老师找来一条较大的鱼,分别观察鱼鳍的数量和生长位置,同时学习了各部位鱼鳍的名称。再进行分别包住各部位鱼鳍的演示,孩子们观察到:被包住胸鳍的鱼仍能平稳地向前游动,但老师用手轻轻推鱼,鱼就失去平衡倒下去了,说明胸鳍有平衡的作用。同样方法发现背鳍也有类似作用。老师再用纱布和夹子固定住尾鳍,发现鱼也倒下去,不能转向和游泳了,这和孩子们的发现是非常一致的。
孩子们高兴地不由自主地模仿起小鱼游泳的样子,大家都把自己变成了一条快乐的小鱼,自由地在大海里畅游……
选项
答案
(1)该探究活动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①确定探究活动目标;②做好探究活动准备;③进行探究活动;④归纳总结经验。 (2)在该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参与者、促进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和幼儿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引导大家找到合理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在实验中做好记录。 (3)①活动目标:这次探究活动是通过孩子的讨论、做实验以及观察实验,从而使幼儿了解了鱼鳍的作用。此次探究活动的活动目标中包括科学经验、科学方法和科学情感态度,但缺少更进一步地挖掘情感范围的目标,例如当引导幼儿明白鱼鳍的作用后,要引导幼儿对海洋生物甚至所有生物的爱护之情。 ②活动内容:要选取切合目标的、真实的、能被幼儿感知的、科学的材料,要突出重点。 ③活动方法: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④活动过程:照顾幼儿的情感,使幼儿各种实验想法得以实现,因材施教。 ⑤活动结构:结构紧密,交替过渡自然。 ⑥师幼互动积极,关系融洽;能够充分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以及幼儿原有的科学经验。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bPHq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学前教育题库教师公开招聘分类
0
学前教育
教师公开招聘
相关试题推荐
已知函数f(x)=Asin(ωx+φ),x∈R(其中A>0,ω>0,0<φ<)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中,相邻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为,且图象上-个最低点为M(,-2).当x∈时,求f(x)的值域.
如图,矩形ABCD的顶点A在第-象限,AB∥x轴,AD∥y轴,且对角线的交点与原点O重合,在边AB从小于AD到大于AD的变化过程中,若矩形ABCD的周长始终保持不变,则经过动点A的反比例函数y=(k≠0)中k的值的变化情况是()
简述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就称为()
以下是某教科书中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教学内容,请阅读并依据此回答后面的问题。问题:(1)试给出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点及其周长的算法。(2)如指导低年级小学生学习,试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3)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
如图(1)所示,E为矩形ABCD的边AD上一点,动点P、Q同时从点B出发,点P沿折线BE—ED—DC运动到点C时停止,点Q沿BC运动到点C时停止,它们运动的速度都是1cm/秒.设P、Q同时出发t秒时,△BPQ的面积ycm2,已知y与t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
下面的诗句中依次填入的花名是()。①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______出墙来。②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______无处寻。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______开。④竹外______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任选一题作文。(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多数人有两个自己:一个是外在的、社会的、包装了的;一个是内在的、本质的、真实的。有人喜欢前者,有人钟爱后者,有人让两个自己不时地进行交流、融合……你认为在当今社会中要如何应对自已?请以“慎对自已”为话题写一
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读写课后7个生字,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在课文中的意思。(2)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德国风景、风情特点。通过讨论、比较等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种特点的。(3)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主动积累优美词句并在
刘绪源先生在《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一书中提出了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分别是爱的母题、自然的母题和_________________。
随机试题
继发性腹膜炎
患者男,27岁。既往性格倔犟、固执、易发脾气。中学时学习成绩相当好,总觉得同学嫉妒他的才能,总是用一种异常的目光看他。经常顶撞班主任,总觉得班主任的想法经常是错误的。对其他人,包括班里同学,甚至自己的父亲,不管他们做什么,说什么话,都从心里怀疑。工作中被调
硝酸甘油抗心绞痛的主要机理是
某房地产开发公司(简称W公司)准备在某市H乡的一处废旧厂房区建设商品房,向社会出售,该废旧厂房及土地属于H乡集体所有。根据土地权出让合同约定,W公司获得的这块土地只能建设住宅。W公司在对当地房地产市场形势进行了多次分析研究后,决定调整最初确定的开发方案,减
下列标准中,属于支持性标准的是()。
背景某通信运营商计划在某地建设4G试验网工程,委托只有设备入网资质的4G设备生产厂商编制了初步设计,工程估算价约280万元。初步设计得到运营商的批准后,该运营商采用包工不包料的形式将此工程承包给一家长期合作的施工单位,并委托施工单位进行基站站址工
[背景资料]某施工总承包单位承担一项建筑基坑工程的施工,基坑开挖深度12m,基坑南侧距基坑边6m处有一栋6层既有住宅楼。基坑土质状况从地面向下依次为:杂填土0~2m;粉质土2~5m;砂质土5~10m;黏土10~12m。上层滞水水位在地表
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无风险资产从而保证资产组合的最低价值的前提下,将其余资金投资于风险资产并随着市场的变动调整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的比例,同时不放弃资产升值潜力的一种动态调整策略是()
根据《商标法》的规定,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诉讼时效为(),自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
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下列因素中的()。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