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公务员
论雅俗共赏 朱自清 ①陶渊明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诗句,那是一些“素心人”的乐事,“素心人”当然是雅人,也就是士大夫。这两句诗后来凝结成“赏奇析疑”一个成语,“赏奇析疑”是一种雅事,俗人的小市民和农家子弟是没有份儿的。然而又
论雅俗共赏 朱自清 ①陶渊明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诗句,那是一些“素心人”的乐事,“素心人”当然是雅人,也就是士大夫。这两句诗后来凝结成“赏奇析疑”一个成语,“赏奇析疑”是一种雅事,俗人的小市民和农家子弟是没有份儿的。然而又
admin
2015-11-25
69
问题
论雅俗共赏
朱自清
①陶渊明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诗句,那是一些“素心人”的乐事,“素心人”当然是雅人,也就是士大夫。这两句诗后来凝结成“赏奇析疑”一个成语,“赏奇析疑”是一种雅事,俗人的小市民和农家子弟是没有份儿的。然而又出现了“雅俗共赏”这一个成语,“共赏”显然是“共欣赏”的简化,可是这是雅人和俗人或俗人跟雅人一同在欣赏,那欣赏的大概不会还是“奇文”罢。这句成语不知道起于什么时代,从语气看来,似乎雅人多少得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俗人的样子,这大概是在宋朝或者更后罢。
②原来唐朝的安史之乱可以说是我们社会变迁的一条分水岭。在这之后,门第迅速地垮了台,社会的等级不像先前那样固定了,“士”和“民”这两个等级的分界不像先前的严格和清楚了,彼此的分子在流通着,上下着。而上去的比下来的多,士人流落民间的究竟少,老百姓加入士流的却渐渐多起来。……到宋朝又加上印刷术的发达,学校多起来了,士人也多起来了,士人的地位加强,责任也加重了。这些士人多数是来自民间的新的分子,他们多少保留着民间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他们一面学习和享受那些雅的,一面却还不能摆脱或蜕变那些俗的。人既然很多,大家是这样,也就不觉其寒碜;不但不觉其寒碜,还要重新估定价值,至少也得调整那旧来的标准与尺度。“雅俗共赏”似乎就是新提出的尺度或标准,这里并非打倒旧标准,只是要求那些雅士理会到或迁就些俗士的趣味,好让大家打成一片。当然,所谓“提出”和“要求”,都只是不自觉地看来是自然而然的趋势。
……
③“雅俗共赏”是以雅为主的,从宋人的“以俗为雅”以及常语的“俗不伤雅”,更可见出这种宾主之分。起初成群俗士蜂拥而上,固然逼得原来的雅士不得不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他们的趣味,可是这些俗士需要摆脱的更多。他们在学习,在享受,也在蜕变,这样渐渐适应那雅化的传统,于是乎新旧打成一片,传统多多少少变了质继续下去。前面说过的文体和诗风的种种改变,就是新旧双方调整的过程,结果迁就的渐渐不觉其为迁就,学习的也渐渐习惯成了自然,传统的确稍稍变了质,但是还是文言或雅言为主,就算跟民众近了一些,近得也不太多。
……
④单就玩艺儿而论,“雅俗共赏”虽然是以雅化的标准为主,“共赏”者却以俗人为主。固然,这在雅方得降低一些,在俗方也得提高一些,要“俗不伤雅”才成;雅方看来太俗,以至于“俗不可耐”的,是不能“共赏”的。但是在什么条件之下才会让俗人所“赏”的,雅人也能来“共赏”呢?我们想起了“有目共赏”这句话。孟子说过“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有目”是反过来说,“共赏”还是陶诗“共欣赏”的意思。子都的美貌,有眼睛的都容易辨别,自然也就能“共赏”了。孟子接着说:“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这说的是人之常情,也就是所谓人情不相远。但是这不相远似乎只限于一些具体的、常识的、现实的事物和趣味。譬如北平吧,故宫和颐和园,包括建筑,风景和陈列的工艺品,似乎是“雅俗共赏”的,天桥在雅人的眼中似乎就有些太俗了。说到文章,俗人所能“赏”的也只是常识的,现实的。后汉的王充出身是俗人,他多多少少代表俗人说话,反对难懂而不切实用的辞赋,却赞美公文能手。公文这东西关系雅俗的现实利益,始终是不曾完全雅化了的。再说后来的小说和戏剧,有的雅人说《西厢记》诲淫,《水浒传》诲盗,这是“高论”。实际上这一部戏剧和这一部小说都是“雅俗共赏”的作品。《西厢记》无视了传统的礼教,《水浒传》无视了传统的忠德,然而“男女”是“人之大欲”之一,“官逼民反”也是人之常情,梁山泊的英雄正是被压迫的人民所想望的。俗人固然同情这些,一部分的雅人,跟俗人相距还不太远的,也未尝不高兴这两部书说出了他们想说而不敢说的。这可以说是一种快感,一种趣味,可并不是低级趣味;这是有关系的,也未尝不是有节制的。“诲淫”“诲盗”只是代表统治者的利益的说话。
……
(有删节)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A、“赏奇析疑”欣赏的是“阳春白雪”,“雅俗共赏”欣赏的则是“下里巴人”
B、安史之乱后,那些“雅士”为了“让大家打成一片”提出了“雅俗共赏”的标准
C、“雅俗共赏”逼得原来的“雅士”不得不迁就“俗士”的趣味,变雅为俗
D、《西厢记》和《水浒传》之所以能成为“雅俗共赏”的作品,是因为它们符合人之常情,使得“俗人”同情,“雅人”也乐于接受。
答案
D
解析
A项“下里巴人”指的是通俗的文学艺术,而“雅俗共赏”的只能是其中那些“俗不伤雅”的文学艺术,那些“俗不可耐”的东西则不能为“雅人”所接受;B项提出“雅俗共赏”标准的人不是那些“雅士”,而是那些来自民间的新的知识分子,他们还算不上是“雅人”;C项“雅俗共赏”逼得原来的“雅士”不得不迁就“俗士”的趣味,但不是变雅为俗,而是“以雅为主”“以俗为雅”“俗不伤雅”。故本题选D。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bH2q777K
本试题收录于:
中学语文题库教师公开招聘分类
0
中学语文
教师公开招聘
相关试题推荐
目前,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的英语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你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怎样操作才可以实施真正的探究性学习?
当我们把语言看成是一种有声的符号时,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就会强调口语教学,加强听、说方面的训练,着重提升学习者的听、说能力。当我们把语言看作交际工具时,我们就会以成功地进行交际作为学习语言的标志,也会在教学中让学生参加各种语言交际活动,使学生在语言交际中学习语
关于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在语法翻译法的课堂里,语法是以______的途径教授的,即讲授语法规则,然后用例子加以说明和解释。而在直接法的课堂里,语法是以______的途径去教授的,即让学生先实际掌握语法材料,再从他们所累积的感性语言材料中总结出语法规则,教师不在学生接触语言材料之前
许多出身于贫困家庭的学生上大学的时候,不得不在晚上去当服务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月”在古代诗文中是经常被描写到的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苏轼《赤壁赋》中的“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姜夔《扬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
______取决于声波振动形式的差异。
下列不属于提问法的优点的是()。
简谱的主要优点是()。
随机试题
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对申请人专业(工种)学识、技术、能力的认可,是求职、任职、独立开业和单位录用的主要依据。()
遮色瓷层厚度最佳应为A.0.01~0.05mmB.0.1~0.2mmC.0.3~0.4mmD.0.5~0.6mmE.0.7~0.8mm
以下可作片剂的粘合剂的是
A.安排在危重病房B.安排在普通病房C.安排在隔离病房D.安排在心电监护室E.安排在处置室麻疹病人人院时应
2012年2月,余某、张某、程某、姚某投资设立A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主营美容产品。2013年7月,该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在调查中发现如下事实:(1)2013年9月,股东张某通过虚构债权债务关系将100万元资金转出,经公司催告后,在合
某工厂2012年人均年产值为12万元,计划2013年人均年产值比2012年增长10%,而2013年1月份和2月份因节假日放假,所以人均月产值与2012年相同,要完成2013年的任务,从3月份起,人均月产值需比2012年增长:
学术没有钱就像艺术没有钱一样,大概是很难发展的。马克思没有恩格斯的资助,怕是写不完《资本论》的——尽管他是天才。杜甫如果不是有当着刺史、节度使,可以给他资助或支一份饷银的高适、严武辈可以投靠,他在成都那些年的生活、创作,都得是另外一副模样——哪怕他是诗圣。
A.NotatallB.I’mtiedupatthemomentC.I’llbeoffthenStaff:Goodafternoon,MrsAnderson.CanIcleanyourroomnow?G
廖仲恺被刺案
在C++中,编译系统自动为一个类生成默认构造函数的条件是()。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