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关于人寿保险公司,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关于人寿保险公司,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dmin
2009-04-14
74
问题
关于人寿保险公司,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选项
A、人寿保险的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人寿保险公司请求给付保险金的权利,自其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5年不行使而消灭
B、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除分立、合并外,不得解散
C、人寿保险公司不得将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混业经营
D、人寿保险公司依法破产后,应先赔偿或给付保险金,再清偿所欠税款
答案
1,2,4,8
解析
见《保险法》第27、85、89、92条。人寿保险的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保险人请求给付保险金的权利,自其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5年不行使而消灭。而其他保险的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保险人请求给付保险金权利的诉讼时效,为自其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2年。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经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核定,可以经营短期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业务。但是根据《保险法》的规定,其不得经营人寿保险业务。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kaotiyun.com/show/b82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二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二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王某(女)与李某(男)于1998年结婚后居住在某省A市C区。2003年1月,李某去B市打工并一直居住在该市D区。2004年5月,李某向自己所在的B市D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与王某离婚,D区法院裁定不予受理。李某回到A市后,向A市C区法院起诉与王某离婚。C区
甲某向乙某借款1万元,因时间较长,乙向甲催还借款时,甲矢口否认。为此双方发生纠纷,乙便起诉到法院。法院要求乙提供借款1万元的借据原件,但乙某说原件已丢失,只提交了借据的复印件,甲某对此复印件不予承认,说笔迹是伪造的。但乙某没有其他证据来证明甲向自己借款1万
原告田某(女)与被告谢某(男)均系哑人。2006年10月经人介绍相识,2007年10月1日结婚。婚后生一女孩。因夫妻双方性格不合,经常发生争执。2010年田某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与谢某离婚,并要求抚养女儿。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认为原、被告均系哑人,
甲借给B县乙10万元,B县乙借给C县丙20万元,此两项借款均已届还款期限,甲急于用款,但经调查了解乙无力还款,便多次催促乙向丙索还欠款,乙置之不理。问:假设甲提起第2问中所指的诉讼,法院受理后,D县丁又提出乙欠其5万元货款,到期无力归还,因此,丁采取与
某市的电子公司和机械制造公司签订一份委托技术开发合同,机械制造公司委托电子公司为其开发一些新型的电子监控技术。双方当事人约定,开发的期限为一年,开发的费用和报酬为200万元人民币,机械制造公司首先支付50万元,其余的150万,经过多次交涉,机械制造公司承认
试析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西北政法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
甲某和乙某两人为战友,关系甚好。一日,两人密谋偷点东西,然后卖钱赌博。假设甲某是军装仓库的值班员,某日,甲某将100双皮鞋从仓库里偷偷提出,托乙某送到外地委托他人出售,此时,甲某的行为构成何罪?一、单项选择题
记述性构成要件要素与规范性构成要件要素的区别。
陈某转让一辆中巴车给王某但未办过户。王某为了运营,与明星汽运公司签订合同,明确挂靠该公司,王某每月向该公司交纳500元,该公司为王某代交规费、代办各种运营手续、保险等。明星汽运公司依约代王某向鸿运保险公司支付了该车的交强险费用。2015年5月,王
随机试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是()
属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是()
有一45岁妇女,近几日出现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愁眉苦脸,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悲观厌世,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根据病情表现,该患者可能患有()
关于国际投资法相关条约,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张某两年前购买了一套建筑面积为120m2、单价为4000元/m2的住房,首付40%,另外60%向银行申请20年期贷款,贷款年利率为6%,采用按月等额本息还款方式还款。银行为规避风险,要求张某办理了与住房贷款相结合的人身保险。按照银监会规定,个人住房贷款
对破产财产的分配方案,经债权人会议二次表决仍未通过的,由人民法院裁定。根据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的规定,有权对该裁定提出复议的债权人是()。
某班同学完成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对回收的盐酸和氯化钙混合溶液(不考虑其他杂质)进行了以下实验:取40mL该溶液于烧杯中,滴入40g溶质质量分数为13.8%的K2CO3溶液。滴入K2CO3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计算:(1)所取40mL
幼儿情绪与情感发展的特点是()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下列各项中,属于法的特征的是()。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81—85题。2006年全国共有生产力促进中心1331家,比上年增加61家。生产力促进中心在全国分布广泛,但地区分布不均,四川、山西、黑龙江、广西、福建等地较多,分别为136、99、96、94、83家,边远省份数量较少,如海南仅有
最新回复
(
0
)